市發展改革委、市統計局介紹2024年經濟運行情況和2025年經濟工作新思路新舉措 高質量發展 今年聚焦這些重點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今晚報 作者:李文博 張艷 編輯:孫暢 2025-01-22 09:36:13

內容提要:昨日上午,天津組織召開『牢記囑托 善作善成·強協同抓落實促發展』(第一場)新聞發布會,市發改委和市統計局分別介紹了天津發展改革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和2024年天津經濟運行總體情況。

  昨日上午,天津組織召開“牢記囑托 善作善成·強協同抓落實促發展”(第一場)新聞發布會,市發改委和市統計局分別介紹了天津發展改革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和2024年天津經濟運行總體情況。

  2024年本市經濟運行總體情況

  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經濟增速穩步加快,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4年本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為18024.3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1%,分別快於2023年和2022年0.8個和4.1個百分點,增速逐年加快,為全國經濟穩增長做出了天津貢獻。

  就業物價保持平穩。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及時發放企業吸納就業補貼,全年城鎮新增就業36.8萬人,超額完成年度計劃;城鎮調查失業率5.2%,比上年降低0.2個百分點。經濟增長的加快和就業收入的穩定,促進了市場供需關系改善,推動年內居民消費價格(CPI)始終保持在0.5%以內的溫和上漲區間,全年上漲0.2%。

  新質生產力發展勢頭持續向好。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煥新,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9%,快於全市規上工業4.3個百分點。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新產品產量分別增長13.0%和32.7%。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長4.0%,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2.1%,分別快於全市投資0.9個和9.0個百分點。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三次產業協同發展。服務業增加值增長5.5%,增速快於全市GDP0.4個百分點,佔比63.9%,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支橕作用更加明顯。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4.3%,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8%,分別比上年加快1.1個和2.6個百分點。

  現代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出臺促進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著力提昇服務業發展能級。

  重點產業鏈帶動工業生產加快增長。持續加強重點產業鏈建設,以強鏈補鏈延鏈擴鏈為抓手,構建更加完整的優勢產業集群,12條重點產業鏈在鏈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佔比達到82.1%,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在重點產業鏈發展帶動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6%,增速連續4個月逐月加快。

  市場需求逐步回暖

  投資平穩增長。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3.1%,其中,在大規模設備更新帶動下,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增長12.3%,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率接近8成(77.3%)。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2.7%,帶動作用最為突出,工業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分別增長0.8%和2.5%。

  促消費政策效果明顯。在以舊換新政策帶動下,限額以上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增長22.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額增長14.8%。各項文旅活動帶動我市文旅市場熱度持續攀昇,接待游客2.6億人次,天津成為假期全國熱門旅游目的地。

  發展質效持續提昇

  財稅收入增長較好。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2%,其中稅收收入增長2.6%,佔比達到76.0%。

  企業效益進一步改善。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92%,同比提高0.04個百分點;規上服務業利潤總額增長6.2%。

  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4.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1.76,比上年縮小0.03。

  市場活力不斷增強。民營經濟發展活躍,民間投資增長7.6%;限額以上民營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額、規模以上民營重點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速也均好於全市平均水平。納統單位數量持續增加,截至2024年末,本市“四上”統計調查在庫單位(不含投資項目單位)達到29991家,比上年末增加3280家,增長12.3%。

  重點產業鏈以及工業發展情況

  做優做強重點產業鏈,對本市工業發展尤為重要。2024年本市重點產業鏈規模有所提昇,優勢產業加速聚集,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重點產業鏈支橕效應顯著。2024年,本市12條重點產業鏈在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佔比達到82.1%,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長3.0個百分點。

  現代產業體系基礎持續加固。規模以上工業中,十大現代產業體系增加值佔比達到92.1%,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

  設備更新政策促進制造業昇級發展。在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帶動下,裝備制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達到33.7%,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通過這些特點可以看出,我本市重點產業鏈發展速度穩、結構優、底氣足,對我本市工業增長起到了重要的“壓艙石”作用,我本市也將繼續加大各項政策措施支持現代產業體系和重點產業鏈發展,鞏固工業運行增長勢頭。

  培育新質生產力成效顯著

  一年來,本市積極調結構、促轉型,新興動能持續壯大,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本市在培育新質生產力方面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新產業動能不斷激發。2024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9%,比前三季度加快2.2個百分點,快於全市規上工業4.3個百分點,佔規上工業的比重達到14.8%,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1—11月份,新服務營業收入增長10.6%。

  新產品產量快速增長。2024年,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新產品產量分別增長13.0%和32.7%,電子計算機整機、電子元件等電子產品產量分別增長2.3倍和16.3%。高技術制造業重點產品中,半導體分立器件產量增長20.5%,液晶顯示屏增長73.7%,印制電路板增長10.1%。

  新投資潛力持續釋放。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長4.0%,快於全市投資0.9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2.1%,快於全市投資9.0個百分點。

  2025年本市發展改革新思路新舉措

  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全市“兩會”對2025年全市工作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重點任務等進行了明確部署。今年地區生產總值預期目標增長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充分體現了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奮發進取的鮮明導向。

  全市發展改革系統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實乾奮進、善作善成,紮實實施高質量發展“十項行動”,深化科技創新、產業煥新、城市更新,有效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提昇質量,全力以赴推動實現一季度“開門紅”,全年經濟較快增長,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以新作為新氣象推動天津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積極構建“站產城”一體化發展格局

  全力服務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動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武清京津產業新城等重點平臺提昇質效,謀劃推動通武廊產業創新發展先行區建設,積極構建“站產城”一體化發展格局。強化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積極爭創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提昇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生命健康等先進制造業集群國際競爭力,加快建設京津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科技生態港武清園等一批重點項目。

  聚焦“三新” 發展新質生產力

  以科技創新開闢發展新賽道。制定實驗室體系質效提昇方案,打造以全國重點實驗室為引領、海河實驗室為支橕、市級實驗室為基礎的實驗室體系。高標准推進天開高教科創園“一核兩翼多點”建設,進一步打響天開園品牌。以產業煥新推進轉型昇級。鞏固昇級綠色石化、汽車、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加快壯大信創、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前瞻培育腦機工程、生物制造等未來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優化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服務保障,以循環經濟推動綠色發展。以城市更新優化功能布局。

  聚焦“三量” 推進城市內涵式發展

  推動存量資產盤活增效。持續創新政策供給,拓展“平臺+市場”盤活路徑,積極引進戰略投資。因地制宜推動閑置低效資源產業導入,全面提高資產配置效率,不斷形成新產值、新稅源、新就業。推動謀劃爭取優質增量。建立健全重大項目謀劃、招商引資調度、項目建設推進服務等“三個機制”,落實央企投資重點項目“四張清單”,積極爭取更多項目、資源拓展深化布局。推動提昇發展效益質量。更大力度激發各類型經營主體發展活力,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

  聚焦擴大內需 大力提振消費

  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積極構建“大消費”格局,深入推進文商旅體展融合發展。搶抓國家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機遇,進一步加強宣傳引導和便民服務,最大限度發揮撬動作用。促進有效投資合理增長。搶抓“兩重”、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債券等調整擴圍契機,圍繞低空經濟發展、重點都市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等拓展領域,加快做熟項目前期。

  聚焦改革開放 培育發展動能

  紮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持續落實好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關於本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舉措,以濱海新區為引領,推動更多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創新事項在本市落地。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實施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政策,加速培育外貿新動能。深入推進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強化天津港資產運營能力和產業引育,積極拓展內外貿航線,加快做大做強海工裝備、船舶服務、貨物加工等適港產業。

  聚焦高品質生活 務實發展民生

  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高質量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加快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提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深入推進大城細管、大城智管、大城眾管,積極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賦能城市治理,深化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持續加強韌性安全城市建設。加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精心實施民心工程,多措並舉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大力發展銀發經濟,促進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

  今年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十年的開篇之年。市發改委將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為重點,全面推進區域一體化、京津同城化發展體制機制創新,持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

  加強與北京“新兩翼”聯動發展

  完善市場化引進資源要素合作機制,主動承接央企新業務新版塊新功能拓展布局,強化落實央企投資重點項目“四張清單”。加強濱海新區與北京“新兩翼”錯位聯動發展,持續優化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武清京津產業新城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

  健全科技成果轉化體系

  健全科技成果轉化體系,爭創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強化天開園與中關村、首都科創資源合作,提高區域內轉化效率和比重。深入實施6條重點產業鏈圖譜落地行動,聯合引育域外經營主體在京津冀布局項目資源,提昇信創、生命健康等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能級。

  紮實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

  推動京津城際改造加密,強化交通一體化管理和機制化建設。謀劃推動“通武廊”產業創新示范區建設,聚焦統一規劃、園區共建、利益共享等開展制度創新。聚焦交通運輸、生態保護、安全保障、公共服務等領域,謀劃布局一批帶動性、撬動性、公共性強的重點項目,不斷提昇人民群眾獲得感。

  深入推進京津同城化發展

  接續謀劃新一批京津同城化發展重點任務,促進兩個超大城市產業業態、城市流量和經濟活力雙向提昇。加快推動中關村新一輪24條先行先試政策向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復制推廣,協同推進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提質增效。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