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在天津人心目中,『鬧元宵』是春節活動的最後高潮。舊時,天津人過燈節通常由正月十四到十六,歷時3天,家家夜不閉戶,門前張燈掛彩。
鬧元宵
在天津人心目中,“鬧元宵”是春節活動的最後高潮。舊時,天津人過燈節通常由正月十四到十六,歷時3天,家家夜不閉戶,門前張燈掛彩。夜晚,人們走上街頭,賞燈、猜燈謎。街道兩旁的各式彩燈上畫著花鳥魚蟲、民間傳說。其中懸掛“走馬燈”的最為神氣。這一天,民間各種花會也都上街表演,高蹺、法鼓、獅子舞等與沿街燈盞交相輝映,為節日增添色彩。
吃元宵
既然是元宵節,不能不吃元宵。食品的元宵和節日同名,顯然二者之間是有聯系的。北方的元宵是“滾”出來的,先做好餡兒,把餡料切成小立方塊,再在這個基礎上加上江米粉,滾成元宵。
舅舅送燈
正月十五舅舅要送燈為外甥祈福。講究送“鴨子”形的燈,取其諧音“押子”之意,為外甥祈福,也有預祝外甥長命百歲之意。現在燈的種類繁多,金魚燈、蒺藜燈等,都是取富裕有餘和吉利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