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日前,天津鋼鐵行業轉型金融貸款傳來好消息。天津在全國首創“轉型項目+轉型主體”模式,為天津榮程鋼鐵集團及其關聯企業發放天津市首批鋼鐵行業轉型金融貸款共1.7億元,預計每年可實現碳減排量14965噸。
“轉型金融”是綠色金融的重要補充,主要支持高碳行業和企業向低碳轉型。自2024年11月天津獲批試點應用鋼鐵行業轉型金融標准以來,市委金融辦、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與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等協同聯動,組織“金融走進重點鋼鐵企業”活動,推動金融機構與企業項目精准對接。
無獨有偶,新年伊始,2025年全國首筆綠色信用債券落地天津,為天津綠色金融發展再添新動能。
天津市首單可持續發展掛鉤永續債券、天津市法人銀行首單綠色金融債券......一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持續深化改革創新,深耕綠色金融發展。出臺全國首個化工行業轉型金融標准、綠色融資租賃標准,獲批成為全國6個鋼鐵行業轉型金融標准試點應用地區之一,推動碳配額質押融資等多項綠色金融創新產品落地。據統計,全年發放碳減排貸款47.33億元,帶動碳減排量達207.9萬噸/年。
記者獲悉,2024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充分發揮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統籌引領作用,制定出臺各領域指導性文件、細化工作舉措、加快政策傳導、用好貨幣政策工具,持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24年末,全市高技術產業貸款、綠色貸款、普惠小微企業貸款、農林牧漁貸款、制造業貸款同比依次增長22.3%、17.8%、16%、16.6%、6.5%,均顯著高於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與產業結合的源頭起點和內生動力,是科技創新的“最後一公裡”。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金融活水如何保駕護航?
位於天開園核心區的虛擬電廠實驗中心今年6月份正式成立。該中心整合全國10所高校集科研、實驗資源為一體,開展基礎性研究,圍繞國家雙碳目標,研發新型能源管理系統,實現電力等能源的有效利用。有技術、有知識,如何將這些“知識產權”轉化為推動企業發展的“真實資產”,一直是困擾企業的難題。
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在市知識產權局、南開區市場監管局支持與幫助下,天津銀行第三中心支行轄屬天開園支行深入虛擬電廠實驗中心調研諮詢,詳細了解了企業在專利維權、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等方面的實際情況,以該行“智慧商務通”支付服務為切入點,聚焦企業數質管理、營銷獲客等方面提供全維度賦能,幫助企業實現“收付更輕松、融資更便捷”。
“自天開高教科創園成立以來,天津銀行以天開園支行為依托,設立天開園支行、天銀金租天開園工作室,為天開核心區入駐企業提供支付結算、授信融資等多種金融支持。截至11月末,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比年初增長33.98%。”天津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吳洪濤介紹。
以金融活水激發科創企業、科研人員活力,助力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齊魯銀行天津分行掛牌成立科技金融中心,全面打通對科技型企業的一體化服務鏈條,通過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高質高效滿足科創企業的融資需求;農業銀行推出了科技易貸、科創貸等,重點服務創業團隊;建設銀行推出“知識產權質押貸”等產品,適合有專利的初創企業融資......
2024年,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牽頭組建科技金融聯動工作機制,開展科技金融能力提昇“百千萬”專項行動,推動全市設立特色專營機構60餘家、推出專屬產品超100項,科改再貸款帶動發放貸款50.8億元,支小再貸款優先額度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44.6億元,推動發行科創票據220億元。
圍繞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做好科技、綠色、普惠、養老和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持續創新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聚焦普惠金融,開展金融支持民營經濟政策宣貫覆蓋企業1100家、組織銀行網點深入鄉村開展金融宣傳1171場;全面推進適老化改造,支持銀發經濟發展,推動全市2882家銀行網點全部完成適老化改造,累計開展宣傳活動600餘場,覆蓋老年群體20萬餘人次,養老再貸款帶動金融機構對養老產業及企業新增授信2.01億元,發放貸款7726.9萬元;發揮數字金融賦能,拓展數字貨幣運用場景,截至2024年末全市數字人民幣交易金額298.7億元,支持門店43.6萬個。
“我們將繼續深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引導金融機構下沈工作重心、加大融資支持、創新產品服務,為天津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津雲新聞記者 馬立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