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快遞、外賣“小哥”在河西區職工服務中心工會驛站裡歡聚一堂。
在蛇年春節來臨之際,河西區總工會開展了一系列暖“新”舉措,將關懷傳遞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讓他們感受到工會“娘家人”的溫暖。
1月27日,位於河西區小圍堤道的職工服務中心工會驛站裡,50餘名快遞、外賣“小哥”歡聚一堂,喜迎新年,大家端著熱騰騰的餃子,舉杯互相祝福。
工會驛站滿滿年的味道,所有菜品都是根據“小哥”們喜歡的口味准備的。這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手捧工會送來的新春大禮包,臉上洋溢著質朴而真摯的笑容。“餓了麼”配送員梁迎軍難掩激動地說道:“我是保定人,2015年就來天津了,總覺得自己就是這座城市的過客,沒想到工會一直惦記著咱。”
“蜂鳥”配送下瓦房站負責人張忠仁告訴記者,2024年年底,他把辦公站點搬到了河西區職工服務中心,不但享受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該中心還為他們這些戶外勞動者提供了住宿場所。據了解,該中心一層是區內首家為戶外勞動者免費提供24小時智能化服務的工會驛站。不管是烈日炎炎的盛夏,還是寒風凜冽的冬日,快遞員、外賣員、環衛工人以及網約車司機等戶外勞動者隨時都能走進這裡稍作休憩。記者走訪中看到,該中心的三、四層是戶外勞動者的職工宿捨,三四人一個房間,屋內窗明幾淨。“奔波一天後,可以來這裡安心入眠,以飽滿的精神迎接新一天的工作,重要的是還不貴。”張忠仁告訴記者,區裡減一點,企業補一點,個人掏一點,一個月四五百元的住宿費用,讓他們的生活成本降低了很多。
河西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王海燕告訴記者,該區目前已建成226個工會驛站,可以為區域內4萬多名新就業形態勞動人群免費提供休息和充電等服務。(記者 房志勇 劉波 文/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