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堅持『四個以文』 打造『河海津韻』城市名片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廣播電視臺 作者:路一帆 編輯:李彤 2025-01-29 20:13:00

內容提要:祥龍辭舊歲,靈蛇賀新春。一年前的龍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天津,在古文化街,同群眾親切互動交流,向全國人民拜年。總書記始終關注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一年來,天津牢記囑托,堅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潤城、以文興業,創新性提出八種文化形態,在推動文化傳承發展上善作善成,打造『河海津韻』城市名片。

  天津北方網訊:祥龍辭舊歲,靈蛇賀新春。一年前的龍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天津,在古文化街,同群眾親切互動交流,向全國人民拜年。總書記始終關注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一年來,天津牢記囑托,堅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潤城、以文興業,創新性提出八種文化形態,在推動文化傳承發展上善作善成,打造『河海津韻』城市名片。

  29日是大年初一,在古文化街宮前廣場,舞龍舞獅的隊伍,從9點就開始了紅火的演出,給市民和游客拜大年。一上午,古街接待了超過10萬人。引獅員李雪娜是天津體院的研究生,龍年春節前夕總書記視察時,她就在隊伍最前面,回想當時的場景,雪娜依然激動不已。這一年經常來古文化街,但每次來,她都能感受到新變化。

  在今年的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提到『天津古文化街人潮熙攘』。這一年,保護和利用好歷史文化街區,天津推動古文化街基礎設施提昇改造,嘗試以打造鼓樓——古文化街『雙鼓地區』文旅品牌,用好古文化街外溢效應,就在古文化街『津門故裡』大牌坊前,水閣大街上,『潞河督運巷』春節正式開街,鼓樓夜景燈光秀也如約而至。白天逛古街、傍晚逛古巷、夜晚逛鼓樓,古風古韻,在現代化大都市建設中大放異彩。

  在推動文化傳承和發展上善作善成,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天津召開文化傳承發展大會,堅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潤城、以文興業,展現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氣質,創新性提出河海文化、紅色文化、工商文化、建築文化、民俗文化、演藝文化、文博文化、休閑文化八種文化形態,以此為工作抓手,打造特色鮮明、內涵深刻的津派文化品牌,叫響『河海津韻』城市名片。

  一年裡,天津聚焦河海文化,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聚焦紅色文化,創新性推出6條紅色體驗線路;聚焦工商文化,范旭東紀念館等一批場館修繕開放;聚焦建築文化,原蔡氏家祠、原開灤礦務局大樓等老建築,被活化利用、煥發新生;聚焦演藝文化,橋邊音樂匯、名家經典惠民演出季等等,全年1.3萬多場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惠及600多萬人次;聚焦文博文化,天津博物館火出圈,梁啟超紀念館躋身國家級博物館,全市全年589場展覽。聚焦休閑文化,西北角吃早點,五大道賞海棠,文商旅新場景,使得2024年,天津接待國內游客2.6億人次,同比增長10.9%,實現旅游收入2931億元,同比增長32.3%。

  作為八種文化中民俗文化的代表,29日,古文化街上的楊柳青畫店也迎來了上千游客采購文創產品。一年前,總書記來到這裡時,蘇麗妍正在印制年畫。一年來,她最大的感受,就是傳承了400多年的楊柳青木版年畫,向著『年輕態』轉身,她們與天津美術學院攜手,把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現代藝術、現代生活方式結合,推動老板復生,蘇麗妍印制的作品,正創造性轉化為文創產品。眼下,天津還通過部校合作建立非遺傳播中心,讓這些文化瑰寶,伴隨開放的中國,走向海外。

  牢記囑托,在推動文化傳承發展上善作善成。就在一個月前,京津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聯席會議在天津召開。三地進一步深化聯席會議機制,以『瓣瓣同心京津冀 歡歡喜喜過大年』為主題,從元旦到春節,總共推出『跨年迎春大聯歡』『歡享廟會』『樂享冰雪』等六個板塊的系列活動。2025跨年夜,北京首鋼園、河北正定古城、天津鼓樓,三地首次聯手敲響倒計時的鍾聲,開啟新一年。29日晚7點半,《京津冀過大年2025天津相聲春晚》將在天津衛視上演,三地的主持人、相聲演員、曲藝名家紛紛亮相。隨後,北京廣播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河北《2025年京津冀春節戲曲晚會》都將在天津衛視與觀眾見面,成為三地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藝演出。

  這一年,在總書記的指引下,天津錨定目標,一座內外兼修、近悅遠來的河海之城,吸引著四海賓朋。新一年,將繼續與北京河北互動推廣、互為市場、互送客源,合力建設京津冀旅游示范區。(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