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天津『洋姑爺』,解鎖非遺中國年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津雲 作者:吳宏 編輯:王聖傑 2025-01-29 20:04:00

內容提要:德國人施倫普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洋姑爺,他來津生活已經有11年了,每年春節都是在天津度過。今年,恰逢成功申遺後的首個春節,施倫普和妻子邢曉琳一起來到古文化街,感受非遺的魅力,探尋年的味道。

  天津北方網訊:德國人施倫普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洋姑爺,他來津生活已經有11年了,每年春節都是在天津度過。今年,恰逢成功申遺後的首個春節,施倫普和妻子邢曉琳一起來到古文化街,感受非遺的魅力,探尋年的味道。

  品非遺 舌尖兒上的美味

  新春來臨,古文化街張燈結彩,大紅燈籠高高掛起。一踏入古文化街,施倫普夫婦就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兒。“這古文化街是我的朋友來津必打卡之地,每次我都要當‘向導’,陪同他們來這逛逛。但這次來感受很不一樣。”施倫普說。

  在桂發祥十八街麻花、果仁張店鋪,店員王曉娜為施倫普夫婦介紹起津味兒非遺美食果仁張、十八街麻花來。講到眾多口味時,二人還試吃了一些樣品。“這口感非常好,我一會得買點回去,跟花生、瓜子一塊兒當年貨,招待春節串門的親戚朋友。”施倫普說。

  一回頭,一根碩大的麻花吸引了二人的注意:“這麻花這麼大,是模型嗎?”“這可不是模型,是貨真價實的真麻花,曾有一根大麻花還獲得過吉尼斯世界紀錄呢。”店員王曉娜介紹,“這根麻花近兩米長,重一百多斤,是六位老師傅手工制作的。而且,還定期更換,您現在看到的這根是12月初剛剛更換的新麻花。”

  賞非遺 百年傳承的魅力

  品嘗完好吃的麻花,施倫普夫婦又走進了泥人張世家:“以前我給我的朋友們選禮物,總會選泥人張的關公,因為關公是武財神,送人寓意非常好。”

  這一次,夫妻二人不僅看到了他們常會選購的“關公”,還深入地了解了泥人張非遺技藝的百年傳承。“您現在看到的這件作品是創始人張明山先生的作品,是在180多年前創作的,到現在保存得非常完好,這件《餘三勝戲裝像》,是張明山先生的成名之作。”泥人張美術館實習館長吳曉媛介紹,“‘泥人張’彩塑的藝術特點在於‘塑’與‘繪’的結合,先塑造後繪色,有‘三分塑七分繪’之說。張明山之後,張家代代傳承,技藝不斷創新。至今已經傳承六代,已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第六代傳人張宇先生推出了多款新年主題作品,如《福星》《浩然賞梅》等,還開發了書簽、冰箱貼等多種文創產品,讓傳統與現代結合,讓‘泥人張’彩塑煥發出新活力。”

  “我們經常買泥人張,以前也有一些了解,但沒想到在這裡還能看到一百多年前的作品,還能這麼全面深入的了解非遺文化。”邢曉琳說,“這次古文化街真是來值了。”

  制非遺 指尖匠心的體驗

  在古文化街楊柳青畫店,天津楊柳青畫社木版水印傳承人秦娜正在耐心地指導一位小朋友進行福字拓印。看到此場景,施倫普也是興趣盎然。只見他右手持刷子,在顏料碟裡沾滿了紅色顏料,又耐心細致地在木版上均勻上色,確保每一根線條都附著上色。隨即,秦娜取來一張宣紙,覆蓋住福字,又拿出棕耙讓施倫普進行拓印。一番操作後,隨著一聲“接(揭)福啦”!施倫普穩穩地揭開了宣紙,一個大紅福字躍然紙上。“親手做的非遺福字真是太有意義了,回去我們要弄一個相框鑲起來。”邢曉琳說。

  “楊柳青木版年畫是2006年入選的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津楊柳青畫社營銷部主任王倩說,“‘半印半繪’是楊柳青年畫的最大特色,共有勾、刻、印、繪、裱五道工序,這五道傳承百年的嚴苛工序,讓這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流淌著古韻今風。現在,我們也創新性的推出了冰箱貼、手辦、紙雕等文創產品,更符合年輕人的審美需求,也讓楊柳青年畫隨著更多的表現形式融入大家的生活。”

  隨著夜幕降臨,古文化街上的燈籠逐漸亮起,將整個街區裝扮得更加美麗動人。施倫普夫婦手捧著親手制作的非遺福字和購買的年貨,滿載而歸。這次非遺中國年之旅,不僅讓他們品嘗到了舌尖上的美味記憶,更讓他們深刻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與百年傳承的璀璨藝術。

  “在中國過年,真的是一種特別的享受。我愛天津,大家過年好。”施倫普高興地說。

  (津雲新聞記者 吳宏 通訊員 王晶 王英浩 賈禎 李欣憶)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