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大學教師與留學生一起包餃子。姜寶成 攝
“春節是中國人心中最重要的節日,它的意義就是團圓。”在天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黨委書記金旋的家中,除夕夜格外熱鬧。來自埃及、索馬裡、印度尼西亞、越南、塞爾維亞等國家的留學生圍坐在一起,包餃子、看春晚、吃年夜飯,共度中國年。
熱氣騰騰的廚房裡,留學生們笨拙卻興奮地嘗試著包餃子。就讀於天津大學經管學部的索馬裡博士生阿布什,已經在中國度過了9個春節。“中國的春節特別熱鬧,我喜歡這團圓的氛圍。”阿布什笑著說。“把同學們帶回家過大年,是我們學院多年來的暖心傳統。”金旋說,“雖然這些留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我們希望通過這些點滴,讓留學生們了解中國、愛上中國,把這裡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
天津大學已經連續20餘年為留校師生精心打造新春活動。今年,學校不僅在校園內營造濃厚年味兒,更組織中外學生走出校園,沈浸式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該校衛津路校區學四食堂三樓,紅燈高掛,喜氣洋洋。來自全球25個國家的50名留學生代表歡聚一堂,共度小年。來自馬來西亞的大四留學生石軒瑜感嘆:“這次體驗太特別了,學校的安排讓我感受到家的溫暖。”她介紹,自己國家也過春節,但第一次在中國校園裡參與這麼多地道的年俗活動,感覺格外溫馨。
不僅僅是校園裡張燈結彩,小年當天,天津大學還組織16個國家的中外學生走進西青區楊柳青鎮,近距離感受非遺的魅力。在霍慶有年畫博物館,年畫傳承人霍慶有為留學生們講解楊柳青年畫的歷史、工藝及文化寓意。面對一幅幅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留學生們驚嘆不已,並親手體驗拓印技藝。“第一次拓印年畫,特別有趣!”馬來西亞留學生蔡佳穎興奮地表示,“以後想體驗更多中國非遺。”
在楊柳青剪紙博物館,剪紙傳承人展示精湛技藝,留學生們紛紛拿起剪刀躍躍欲試。不一會兒,一幅幅獨具創意的剪紙作品在他們手中誕生。“剪紙不僅是藝術,更承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來自阿塞拜疆的留學生何炎感慨道。(本報記者 雷風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