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津城到處洋溢著喜慶的節日氣氛。記者來到古文化街、五大道旅游景區、意式風情區走訪。氛圍拉滿的年味兒,極具特色的民俗風情和美食,吸引著八方來客,其中也包括眾多外國游客。
古文化街內張燈結彩熱鬧非凡,前來逛街的人摩肩接踵,人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人來人往中,一位30多歲的外國小伙兒手拿相機,一頭金發格外顯眼。記者上前用英語詢問他是否可以聊兩句時,得到的卻是一句中文回應——“當然可以”。這位1990年出生的小伙兒來自法國巴黎,之所以會說中文,是因為他曾就讀於武漢大學,上學時他對照法語發音給自己取了一個中文名字,叫杜恩剛。杜恩剛現在就職於巴黎一家奢侈品公司,雖然工作幾年了,但他依然對中國念念不忘。“我這次是特意到天津來找朋友過春節的,感覺這裡的年味兒特別濃。”杜恩剛說,古文化街的熱鬧氛圍讓他感受到了中國春節的獨特魅力,尤其是一些非遺手工藝品,讓他對中國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我非常喜歡泥人張彩塑,還有年畫,我要帶一些回去送給朋友。前不久我開通了小紅書賬號,我將這次旅行的照片和視頻發到上面,很多在巴黎的朋友留言,都表示想來天津看看。”杜恩剛說。
古文化街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小年過後,來街區游玩的外國游客數量明顯增加,“目前街區內聚集了34家非遺店、老字號,重點展現天津味和中國風。”這位相關負責人說,春節假期,他們准備了很多民俗體驗活動,每天還有主題不同的非遺表演,這些都深受外國游客的喜愛。
在意式風情區,記者偶遇派派和他的妻子王女士。派派是德國人,王女士是土生土長的天津人,倆人在德國漢堡讀大學時相識,後來結為夫妻。“我之前都是通過妻子和社交媒體了解中國了解天津,今年,我們終於完成學業,一起回津過年,拜訪親友。”派派一邊說,王女士一邊給記者翻譯。來津一周,王女士和家人帶派派去了很多景點,賞民俗品美食。“岳母還給我包了餃子,我很喜歡吃。我也試著包了一下,不太行,但非常有意思。”派派表示,天津的節日氛圍特別濃厚,天津人也很熱情。王女士告訴記者,之前派派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楊柳青有木版年畫制作有古鎮燈展,看到薊州有大集有廟會,他都特別感興趣,接下來他們計劃都去逛逛。
記者從國內知名旅游平臺了解到,從今年春節期間入境游訂單及酒店訂單來看,天津在全國熱門旅游城市排行榜中與桂林、蘇州、麗江、三亞等城市相當。從游客反饋信息來看,天津的非遺項目對外國游客吸引力激增,其中非遺美食、泥塑、特色民宿位列游客正面反饋信息前三。(本報記者 莊媛 胡智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