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新春佳節,燈火闌珊、闔家團圓。有這樣一群人,為了千家萬戶的歡笑默默奉獻,為了城市的發展辛勞付出。記者采訪了堅守在不同行業、不同崗位的一線勞動者,感受他們不一樣的忙碌年。
環衛工人付麗艷:7年春節在崗,希望天津越來越美好
1月28日,除夕,凌晨3點40分,環衛工人付麗艷一如往常起床洗漱,套上工作服,戴上棉帽和手套,騎上承裝清掃工具的三輪代步車出門。大約一刻鍾,便來到了她工作轄區的重點路段。
天還大黑,南開區華寧道與橫江路交口的早市已經透出了燈光,照在忙忙碌碌的商戶身上。這是甲辰龍年的最後一天,天亮後,這裡將成為居民區裡煙火氣最旺盛的地方。

接近零下五度的氣溫,付麗艷只穿了件單衣工作外套,她向記者說:“穿著棉服乾活不得勁,一掃就是大半天,到處走,一點都不冷,有時候直冒汗呢。”年前降雪降溫給環衛工作帶來不小的難度,交談間付麗艷手沒停,還在低頭撿拾著路側的煙頭和紙屑。
一聲聲叫賣打破小區裡的寂靜,七八點鍾,市場迎來人流高峰,居民們開始年前最後一波采買。人多生意旺,付麗艷的工作也進入最忙碌的時候。她的主要工作是沿街清掃垃圾,量大時協助垃圾轉運。“每年過年就是垃圾量最大的時候,光這一條街,一天能裝滿兩大垃圾車。”付麗艷說道,除了早市所在的十字路口,她還負責兩條主乾路和五條無名小道的環境衛生。

這是付麗艷來天津的第七年,也是她堅守在崗的第七年。六點左右,同為環衛工人的愛人也差不多能收工回家。付麗艷想著,一家人能趕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我們計劃晚上吃頓火鍋,又熱乎又方便!”聊到年夜飯,付麗艷掩飾不住地高興。
去年春天,付麗艷榮獲了“優秀員工”獎項,這讓她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受到了鼓舞。她說道,“雖然要每天早起,節假日在崗,但我覺得一座城市需要環衛工人。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就希望能把它做好,讓我生活的城市也越來越美好。”
水上公園景觀中心職工曹霖:這是一場花展,更是中華傳統文化展
大年初一早晨八點鍾,水上公園景觀中心職工曹霖早早來到盆景園。這天,他籌備已久的新春梅花精品展即將開展迎客。澆水、通風、調整擺飾……曹霖為開展做著最後的准備工作。

剛一邁進天舫樓與玉翠堂兩座室內展館,花木混合的香氣撲鼻而來。展覽的布置擺設古香古韻、十分考究,形態和顏色各異的盆景梅花與牆壁上以梅元素為主的詩詞、國畫相得益彰。由園內職工手寫的福字懸掛其間,更為布展增添了濃厚的新春氛圍。
“長條案上需要擺設像玉蝶這類造型相對端莊的花卉,光線暗的地方需要放淺色系的梅花,相鄰的盆景要根據枝乾走勢,錯落有致地擺放……”展廳的陳設處處融入了曹霖的巧思和對花的解讀。這次從百餘盆花卉中精心挑選的40餘盆盆景,匯聚了宮粉、骨裡紅、綠萼、頌春等珍稀梅花品種,每一盆皆匠心獨運,將自然美與人文情巧妙結合,將梅花的傲骨展現得栩栩如生。

由於當下並非梅花開放的自然花期,梅花的花芽分化從八月份開始,等到十月要讓它逐漸休眠,十二月,就要進入催花階段。“梅花在天津種植最大的難點是控制花期,在天津地區其自然開放時間是四月份,過年期間的氣溫還偏低,且品梅‘貴稀不貴繁,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合不貴開’。”聊起梅花的橫斜疏瘦、專業養護,曹霖滔滔不絕,他講道,展覽中不同品種的花期不盡相同,為此,要按照習性,提前分批分時進入室內加溫催花。
“您眼前這盆叫《芳韻繞梁》,您看它主乾曲折,形似音符,伴著花香宛若一首樂曲,由此得名……”時至中午,前來觀展的游客絡繹不絕,曹霖不時充當起講解員,滿面喜氣地分享著愛花的風姿。這是曹霖從事盆景養護工作的第27個年頭,每年春節,他都要與公園的花為伴。“盆景養護工作可以說全年無休,因為植物365天不停生長,所以自然也需要人來每天照顧它。”曹霖笑道。
過年期間,梅花盆景書畫展、梅花藝術插畫作品展、非遺剪紙展、福文化展等一系列新春活動將在水上公園舉行。“梅花在中華文化中具有豐富的內涵和象征意義,我希望這不僅是一場花展,更是一場梅文化展、中華傳統文化展。”曹霖說道。
市供熱燃氣管理事務中心供熱技術科科長張浩:“大城智管”,助力高效工作
26日凌晨,津城初雪伴著大風降溫來襲。作為供熱保障系統的工作人員,市供熱燃氣管理事務中心供熱技術科科長張浩和同事們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記者來到位於河西區的數字化城市管理考核中心,實地探訪了智慧化平臺監測情況。

辦公室內,張浩和同事們正緊盯著屏幕上全市熱電廠和供熱站的運行數據,隨時做好工單轉接還有應急處突。為了應對寒潮和春節頂峰保供,張浩所在部門加強調度頻次,重點監測燃氣供應情況,保障氣源充足。
“2013年,平臺剛搭建初期,只有一項數據監測功能,僅能看到部分供熱站供熱水溫度,需要人工判斷供熱站是否運行正常,再做處理。”在崗9年的時間裡,張浩對“大城智管”助力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提昇有著切身的體會。

他指向大屏上智慧供熱監管平臺的數據運行板塊,向記者介紹道,近幾年,平臺進行了多輪昇級,2024年,系統算法再度更新,首次實現了對全市電廠和供熱站的全覆蓋在線監測,供熱站的出水溫度、供回水溫度、流量、熱量一覽無餘。此外,去年還新增算法實現了智能報警,平臺可以智慧化監測運行參數是否異常,自動形成問題清單,供工作人員核實情況。
記者看到,除了熱燃實時參數,平臺系統同步更新著氣象數據,這也是供熱調整的參考數據之一。針對春節頂峰供熱情況,張浩介紹說,中心已提前做好了預案,如氣象變化明顯,中心會預先告知供熱站進行昇溫,做到“氣溫下降、室溫不降”。
供熱事關群眾冷暖,每年春節,張浩都會在一線值守,今年也不例外。正如他所說,作為中樞崗位,上要匯報全市整體運行情況,下要與全市14座主力熱電廠和574座供熱站做好密切溝通,掌握現場情況,越逢節假日越不能缺席,只為兌現“辛苦我一人,溫暖千萬家”的承諾。
城市道路整潔了,文化生活豐富了,民生溫度上去了。他們是腳踏實地的普通一線職工,也是無數春節堅守在崗勞動者、美麗城市建設者的縮影。在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進程中,需要人人參與、人人建設,最後治理成果人人共享。每一位平凡人的努力,都為城市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口袋公園添綠、管網改造增溫、停車泊位加量、灶具外窗換新……天津,這座人口逾千萬的超大城市,下足繡花功夫、積累寸尺之功,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把保障居民安居樂業作為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頭等大事,把提高生活品質、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作為城市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不斷下功夫,交出了民心工程“溫暖答卷”。流年馳隙,山川新顏,人民之城的幸福圖景,大美津城的新年畫卷將愈發絢爛多姿。
(津雲新聞記者 趙穎妍 實習記者 白思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