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托 善作善成|古文化街:向新而生,從這裡愛上天津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發布 作者: 編輯:靳永鋒 2025-02-02 22:19:47

內容提要:『古文化街是天津城市的發祥地,她在天津歷史文化發展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漕運而孕育、催生了一條街,乃至一座城市,這在全國並不多見。

“古文化街是天津城市的發祥地,她在天津歷史文化發展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漕運而孕育、催生了一條街,乃至一座城市,這在全國並不多見。作為運河文化遺存之地,天津古文化街具有其獨特的代表性,可以說,這條街是天津城市的圖騰。”天津文史專家羅澍偉如是說。

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時提出“在推動文化傳承發展上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強調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潤城、以文興業。一年來,南開區“文、商、旅融合”持續發展,挖掘、傳承和弘揚優秀歷史文化,“講好天津故事、講好南開故事”。努力將以古文化街為代表的歷史文化街區打造成天津城市文明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展示高地。古朴典雅、古韻悠長的老街向新而生,歷久彌新,也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天津。

故裡尋蹤 講好天津故事

前幾天,《故裡尋蹤——天津古文化街》一書出版。該書還原歷史變遷,深入挖掘傳承以古文化街為代表的天津老城文化基因。

南開區文化和旅游局原副局長、《故裡尋蹤—天津古文化街》主編孔令哲介紹:“欲將這條不足700米的街道所承載的漕運、商業、碼頭和民俗等多種文化,通過對古文化街的成街沿革、建築風貌、商業今昔、傳統非遺、文化旅游、廂風衛俗等多方面內容具體的介紹,比較形象地體現了其‘中國味、天津味、古味和文化味’的特色,向廣大讀者、游客展現了天津獨特的人文底蘊和古韻遺風之城市魅力,從中也回答了,‘我們是誰?’‘天津從何而來?’的古老議題。”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古文化街調研後,這裡就成為文化傳承的熱門打卡地,越來越多的游客到天津‘citywalk’必到古文化街。”天津古文化街管委會主任張鴻鵬告訴記者,“202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再次提到‘天津古文化街人潮熙攘’,這條古街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旅商體融合發展以及凝聚城市精神方面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024年,古文化街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顯著提昇,累計接待游客1350萬人次,比往年有了大幅上昇。以“最天津、最民俗”為主題,舉辦天津古文化街民俗文化旅游節,以古街為舞臺,構築多場景文化展示平臺。古文化街38年來首次實現全年24小時開街營業,鼓樓商業街自建成22年來首次實現夜景燈光亮化,兩條古街更美更亮,文化業態、老字號和非遺項目更加聚集,古文化街文化品牌帶動作用更加明顯,鼓樓商業街文旅地標引流作用更加突出。

2024年,古文化街還引入“津港印象”文旅綜合體驗館,600餘平方米的鋪位涵蓋城市文化展示、企業品牌宣傳、津港商品展銷、合作接待服務等多項功能,引導市民游客感受天津城市從漕運到海港的時代變遷。

今年春節期間,以“逛古街 過大年”為主題,在“雙鼓(古)地區”(古文化街和鼓樓地區)全時段、全街域打造文化氣息濃郁的文化旅游場景,讓全國游客和市民群眾在這裡體驗中國味、天津味、年俗味。以古文化街北口為起點,鼓樓商業街為終點,中間途經水閣大街、東門內大街、鼓樓商業街,全程大約兩公裡。“白天逛古街,傍晚游古巷,夜晚賞花燈”的旅游動線恭迎八方來客。

來到古文化街,要看看700年的天後宮,近600年的玉皇閣,這裡還有通慶裡、戲樓、張仙閣。古文化街兩側的彩繪都藏著故事,大家可以去看看是哪一本名著裡的插圖。此外,非遺、老字號和小吃也恭候大家的光臨。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等30餘家非遺、老字號在這裡進行展示展賣活動。津港印象、達仁堂等店鋪,帶給大家不一樣的體驗。

擇一事做一生 非遺、老字號煥新

一年來,古文化街大力引進整合非遺店和老字號,全街國家級和省市級非遺店、中華和省市級老字號達到34家。目前,古文化街60%的業態為文化類業態,充滿中國味、天津味。

泥人張世家第六代傳人張宇對於總書記視察天津仍然記憶猶新。“總書記在我們店裡說‘一代代接續的工匠精神,讓文脈得以綿延不息。’每次想起這句話,對我都是一種激勵,我都會深深感到有一股傳承的力量,更有一種傳承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從內心昇騰起來。作為一名匠人,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好、弘揚好,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從而守住、守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

2024年以來,泥人張世家的客流量比往常提昇了40%,營業額也隨之顯著提昇。不僅傳統作品的銷售增加,價格親民的伴手禮銷量也上去了。張宇覺得,這些變化不僅讓他們看到了文化旅游市場的巨大潛力,更感受到了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獨特魅力。“很多外地游客在這裡多停留一下,了解城市的特色、文化的特色,沈浸式深度游。這次新年跨年,有一位來自北京的青年朋友,一天之內到我們店裡三次。上午來了兩次,晚上又來一次,他說‘我最喜歡天津的氛圍,我就是還想再來看一看。’”

非遺技藝要融入生活。今年,泥人張推出了臺歷、冰箱貼、銅質書簽等精美的文創產品,深受游客歡迎。張宇告訴記者:“文創產品不僅沒有擠佔傳統手工業的份額,反而拓寬了我們對外宣傳的渠道。另外,今年我們還推出兩款集章冊和各種各樣的印章,推出的免費蓋章活動成為游客打卡的一個重要活動。今年正月初四,泥人張特別推出福星作品,也是春節特別款,一共59件。造型還是以傳統人物形象為主,手捧如意,身上的服裝也有傳統紋樣,有一個好的寓意。很多客人看到制作花絮的時候,就已經提前預訂了。”

我國年畫界素有“南桃北柳”之說,“南桃”指的是蘇州桃花塢年畫,而“北柳”指的就是天津楊柳青年畫,至今已傳承400多年。“回想起當時總書記來過的畫面歷歷在目。當時總書記端詳了‘勾、刻、印、繪、裱’道道工藝後,說道:‘連年有餘,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書記的話語讓我覺得自己不僅僅是在傳承一門非遺的技藝,更是在寄托一種情懷、傳播一種文化。”天津楊柳青畫社木版水印傳承人蘇麗妍說。

楊柳青畫社擁有6000餘塊古版、2萬餘張畫稿(彩色稿和墨線稿),在售的畫作只有140張,這就給畫社設計產品預留出很大的空間。一年來,楊柳青畫社深挖自身資源,年畫跟市場的結合度越來越好,要讓6000餘塊古版以新的姿態走進百姓的尋常生活裡。

2023年推出老版復生項目,楊柳青畫社的設計人員把古版破損的墨線補齊,對於娃娃的面部表情、衣服的色彩等進行調整,按照傳統工藝勾刻印繪流程重新設計。老版復生項目首先拿出6幅娃娃年畫進行嘗試,開發出更符合現代人審美的產品。目前這個項目正在持續推進中,希望非遺技藝重新回到人們的生活場景中。

為了盡快讓非遺技藝走入人們的生活,楊柳青畫社加入了電商行列,利用直播平臺售賣年畫商品、出版美術類的書籍、設計推出文創產品。蘇麗妍告訴記者:“電商的覆蓋范圍廣,特別是很多外國友人非常喜歡中國傳統文化,我們的年畫產品深受他們歡迎。此外,畫社還與一些文化IP搞聯名,推出咖啡、壓縮毛巾、帆布包等文創產品,受到年輕消費者的歡迎。”

向新而生 傳統老街歷久彌新

“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店裡,問品種、問客流、問價格,還掏錢買了幾盒麻花和栗子羹,送了兩盒給身旁的一名小男孩。”沈鳳蘭是古文化街果仁張店的店員,談到總書記的到訪,她依然感動。

春節期間,這個老字號店裡的貨源非常充足,每天都會准時到店配送新鮮制作的商品,供市民游客選購。2025年春節期間,店裡推出了兩款鐵盒包裝的手工麻花。新包裝是以伴手禮的方式推出的,便於市民游客選購和攜帶。

今年春節,很多外地游客選擇到天津旅游,國家5A級旅游景區古文化街也是游客必打卡的地方。小王從杭州來天津探親、旅游,特意到古文化街逛一逛。在果仁張店,她特意選購了鐵盒包裝的手工麻花。“我們家人喜歡吃麻花,同事們也喜歡吃。聽說手工麻花是十八街麻花的特色,我肯定要多買點帶回去,給大家都嘗嘗。而且這種鐵盒包裝很精美,攜帶也方便,送人的話也是很好的選擇。”

沈鳳蘭和同事們春節期間堅守崗位,不僅保證每天有充足的貨源,還為顧客們提供貼心的服務。沈鳳蘭告訴記者:“很多顧客都是回頭客,他們到店裡買過我們的麻花,吃過之後非常喜歡,就會聯系我們從網上購買。我們和顧客有微信,有了新的品類也會給顧客推薦。大家如果想吃什麼口味的麻花,我們店裡直接給大家郵寄到家。”

前不久,泥人張新建了一處辦公地點,包括1500平方米的作坊和1500平方米的展廳,可以預約參觀。作坊裡,從泥料的選擇、制作打磨、燒制、彩繪到最後作品整體完成都在一起。新老作品在充滿現代生活氣息的展廳裡進行展示。

張宇欣喜地告訴記者:“有很多旅游者拿著地圖直接找到我們作坊去了,想看看泥人張彩塑的完整制作過程。今年暑假,這個作坊還將開設研學活動,推出展覽,培養職業工匠以及推出工業游項目。愛好者也可以報名參加培訓班,學習傳統泥塑技藝。我們希望傳統文化能夠在當下找到自然生長的狀態,一個可以融入人們生活中的狀態。”

2025年,楊柳青畫社設計制作了一款年畫套色印章,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風格相結合的形式比較受年輕人喜歡。今年,楊柳青畫社計劃繼續做好楊柳青年畫的宣傳工作,搞好非遺進校園活動。

未來的古文化街,將以“河海津韻”為主題,唱響老城津韻,突出文化自信,創新方法和內容,建設更多生動場景,讓城市的韻味更足,在天津的現代化大都市建設中大放異彩。同時,南開區將以“三新”“三量”為抓手,統籌用好資源稟賦,做好保護傳承和盤活利用,充分發揮古文化街溢出效應,深挖文化價值、串聯特色資源,優化功能業態、深化要素聯動,不斷提昇雙鼓(古)地區業態品質,做實“文化強區”文章,增強區域影響力吸引力競爭力。

2024年,古文化街入選住建部首批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

如今的天津古文化街

延續新的故事

帶來新的人氣

使街區建築“活起來”

歷史故事“動起來”

津味文化“火起來”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