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新春佳節的“專屬色”;紅色,也是天津的文化底色。新年來臨,一場“春節紅”與“天津紅”雙向奔赴的活動在北洋法政學堂李大釗天津求學遺址舉辦。參與者在剪紙、書法等年味十足的民俗文化體驗中傳承發揚紅色文化。
“對中國革命戰爭史要學而時習之,珍惜來之不易的紅色江山……”天津在推動文化傳承發展上善作善成,將諄諄教誨轉化為保護傳承紅色文化資源的實際行動。那一抹“天津紅”,愈發鮮艷耀眼,且愈發鮮活動人。
民族英雄吉鴻昌慷慨就義90周年當天,他的舊居,也是其在津開展抗日活動的地下聯絡站、秘密印刷所對世人開放,重現“紅樓密戰”。下一步,這裡還將增加體驗式油墨印刷打卡項目,還原紅色記憶。入選首批“沈浸城市故事會”國家級試點的張園,也通過一次次沈浸式實景演繹,帶領游客走入風起雲湧的革命歲月。“天津紅”,始終躍動不息,並與這座城市特有的洋樓風情、津派文化形成“乘數效應”。
“天津紅”還愈發年輕態,走入青年一代內心深處。近一年,以革命文物為主題的“大思政課”,走進了津城百餘所大中小學校。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覺悟社、平津戰役紀念館等紅色場館,與40多所學校聯合開展“開學第一課”活動。紅色教育陣地不斷上新、“紅色研學之旅”成為行走的課堂,紅色文化體驗更加豐富,帶來心靈共振。
“天津紅”不只星星點點,更集聚成勢、串珠成鏈。去年11月,天津發布了6條紅色資源體驗線路,包含時代足跡、總理風范、平津戰役、小樓春秋、薊州烽火、星火燎原等不同主題,構成一幅氣勢磅礡的“紅色地圖”,也讓信仰之光映照全城。此外,6條線路的“線上打卡”功能,更讓紅色文化“e”路傳承下去。
紅色精神歷久彌新,“天津紅”越擦越亮。不久前,我們剛剛迎來天津解放76周年,“光榮之星”震撼亮相。這是位於河北區“解放天津東突破口戰斗舊址”的一尊標志性城市雕塑,掙脫了鎖鏈的紅色五角星,讓人回想起那場29小時解放天津的攻堅奇跡,也使“鋼刀精神”得到賡續傳承。漫步在津城大街小巷,總能邂逅一個又一個紅色地標,印刻著光榮的革命歷程。紅色資源挖掘整理與保護利用的故事,還將在這座城市一直講下去。
紅色文化是“河海津韻”的重要樂章。天津用心用力用情保護傳承紅色文化資源,講深講透講活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不僅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還進一步提振了乾事創業精氣神,使黨建工作再上新臺階。沐浴著“天津紅”的光輝,我們更有信心闊步前行。
(津雲評論員 閆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