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一大早,侯婷婷來不及收拾旅游歸來的行李,就趕到了工廠。春節假期還沒結束,工廠裡超過半數的工人已經就位,伴隨著機器的運轉聲,一塊塊材質多樣、色彩繽紛的地毯被生產了出來,正月初十,節後的第一批地毯已經裝船啟運,發往美國。
35年前,侯婷婷的父母東拼西湊了5萬塊錢,在“中國地毯之鄉”武清崔黃口鎮辦起了地毯廠,歷經起伏,地毯廠規模逐漸擴大。今年伊始,侯婷婷從父親手中接過接力棒,開始“挑大梁”。春節前,她帶著自家生產的地毯趕赴國外展會,成功簽下了超過200萬元人民幣的訂單。侯婷婷說,2024年他們的營業額1億元左右,而今年,她的目標是2億元。
年前國外搶單 節後忙到起飛
春節裡喜慶放松的氣氛還沒有消散,侯婷婷的“晨星地毯廠”就開始了趕制訂單的忙碌。

侯婷婷
地毯車間內,機器轉動帶動織布,從機頂傳送至背膠臺前,一卷卷復合地毯的基礎部分被加工出來,等待送往下一個環節;設計室內,獨具特色的圖案在激光打印下躍然紙上,等待轉印至地毯上;剪裁區裡,一垛垛半成品地毯正剪裁、鎖邊,等待打包運往成品車間……

“春節裡我們就接到了一張來自美國的緊急訂單,所以初六就開工了。”站在嘈雜的車間裡,侯婷婷放大了音量,“年後我們沒有時間打盹兒,得抓緊時間,現在訂單已經排到了5月份,需要做出大約50個貨櫃的地毯。”
事實上,不僅節後忙碌,侯婷婷的年前也同樣繁忙。她的地毯廠主要經營出口業務,每年1月,國外都會舉辦大型地面鋪裝材料或家居裝飾展會,前往國外“搶單”是她行程表上的重頭戲。

侯婷婷(右一)在展會向客戶介紹地毯
“去年10月報名了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德國法蘭克福兩場展會後,我們就把生產的100多條地毯樣品海運到了兩個地方。”1月4日抵達土耳其後,侯婷婷和一同前往的五六名業務員開始忙著布展,從1月7日到10日,為期4天的展會,前來參觀和洽談的客戶一波又一波,他們忙得一天只吃一頓飯,甚至不敢喝水怕上廁所浪費時間。
伊斯坦布爾的展會結束當天,侯婷婷又馬不停蹄地飛去了法蘭克福,參加第二場展會,“展會結束後,我還在歐美國家拜訪了一些我們的重要客戶。”1月20日,侯婷婷纔回到國內,“回來之後要盯緊訂單發貨,臨近放假的前幾天,我們差不多每天都要發五六個海運貨櫃。”
35年間,小地毯廠漸漸做大
武清區崔黃口鎮是聞名國際的“地毯之鄉”,在崔黃口鎮的鎮志中,“地毯業”自成一章。民國初期,崔黃口大宮城村村民侯氏家族開辦了地毯鋪,生產手工栽絨地毯,自此,“地毯”在崔黃口紮了根。
侯婷婷的父親侯慶良和母親宋秉娟都是崔黃口鎮大宮城村人,年輕時他們都在地毯廠,負責掛膠、剪花、粘邊等工序。

1990年前後,肯乾又能吃苦的夫妻倆決定自己辦一家地毯廠,“我們從親朋好友那東拼西借了5萬塊錢,把自己家的房子和院當廠房,就那麼乾起來了。”宋秉娟說,那時候創業比現在容易,只要勇敢踏出第一步,就算閉著眼睛,都能賺到一些小錢,“第3年,我們的地毯廠就租下了大隊的房子,擴大了生產。”
就在夫妻倆覺得順風順水時,地毯廠的危機也悄然而至。宋秉娟說,創業初期,他們做出口生意,要和外貿公司合作。外貿公司接到國外訂單後,再將訂單轉給他們,他們不收定金,墊錢生產,等產品交付後外貿公司纔會結款。

1995年,夫妻倆接了一筆大訂單,生產接近尾聲時,外貿公司突然通知,國外客戶不要了。看著堆滿了倉庫的成品地毯,他們愁得吃不好、睡不好,“當時到處聯系外貿公司,看能不能把這批貨賣掉,哪怕低於成本,起碼有資金回籠,能讓工廠繼續運轉。”宋秉娟說,那批貨,他們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纔全部賣出去。
1998年前後,地毯廠的規模再次擴大,宋秉娟買了50畝地,第二年開始新建廠房。2000年之後,從栽的跟頭中吸取教訓,宋秉娟招了外貿業務員,成立了自己的外貿公司。
獨挑大梁,立下“2個小目標”
因為父母忙,侯婷婷從小學開始,就在學校住宿,只有每年寒暑假,纔會回到大宮城村,在工廠和父母親近一下,“有一次我去工廠,我媽他們陪客戶參觀,走時甚至把孩子給忘了,直到給她打電話,她纔想起,又折回來接的。”
在寧波讀完大學後,侯婷婷去了英國讀研究生。2016年畢業回國後,學習金融的她決定去北京的一家知名證券公司。宋秉娟想要讓女兒接手地毯廠,但怕女兒日後埋怨“沒看過外面的世界”,也只能勉強答應了。

侯婷婷
半年後,侯婷婷因為實在忍受不了那種“沒班硬加”的辦公室“文化”,2017年初選擇辭職回津。“在外面當牛馬,不如回自己家打工,興許能乾出一番成績。”回到地毯廠後,侯婷婷被安排進了外貿公司,幫外貿業務員們打雜,“2020年前後,因為環境不好,工廠接單少,業務員們都辭職了,我就自己乾。每天給海外客戶們發幾十上百封郵件,還學著在阿裡國際站建了店鋪,方便國外客戶聯系我們。”
線上店鋪建完2個月,工廠就陸續收到了200多萬元的訂單,到了第二年,線上店鋪累計接到了1000多萬元的訂單,讓大家覺得振奮的是,這些訂單都來自新客戶。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侯婷婷又陸續招了七八個外貿業務員。
回到工廠的8年裡,侯婷婷的能力有目共睹。今年1月3日工廠年會,侯慶良當著100多位工人的面宣布,工廠全面交給女兒打理。在大家的掌聲中,侯婷婷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有壓力纔會有動力,2024年我們的營業額大概是1億元,2025年我們的目標是衝擊2億元。”(津雲新聞記者 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