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北方網訊:2025年全國兩會即將在北京召開。日前,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教授張水波。作為一名長期深耕國際工程項目管理的學者,他今年依然非常關注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工程項目建設方面的工作。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是張水波長期研究和關注的課題。去年,他在全國兩會上提出了關於加強魯班工坊職業教育師資培養方面的建議,會後被提交到教育部辦理,在教育部給代表的答復中得到肯定,部分建議已納入教育部相關部門今後的工作計劃中。這也激勵了他要繼續發揮好人大代表的職責使命,利用專業所長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
張水波說:“‘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以來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不僅促進了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也推動了中國與世界的深度融合。去年,我對南非、印度尼西亞、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10多個中資項目進行調研後感到,隨著國際經濟社會局勢的不斷變化,當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建設項目可謂機遇與風險並存。”
他介紹,目前,部分大型中資企業正在努力通過外包安保業務和借鑒國外經驗,形成了標准化境外安全管理體系,並取得不錯效果。但仍有部分企業對此准備不足。對此,他建議要加強對企業外派人員的安全培訓,從宗教文化、法律法規等多方面加強安全教育,並將此納入企業管理。
此外,他還表示,海外投資工程項目所處環境復雜多變,多年來在發展中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可以供後來的新投資項目借鑒。因此,加強項目投入運營的“後評價”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他建議,由政府牽頭建設相關項目“後評價”數據平臺,依托智庫或科研機構對項目建設過程、投資決策、案例分享等數據進行梳理,讓“一帶一路”投資建設團隊可以共享信息資源,幫助新項目規避風險,順利開展。(津雲新聞記者段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