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車來船往,北方最大綜合性港口天津港繁忙依舊。其背後的建設者們更是緊跟時代步伐,力爭創新,推動綠色港口、智慧港口建設。作為其中一員,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頭隊副隊長成衛東格外關注港口新質生產力和科技創新應用,聚焦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大數據管理應用和清潔能源運輸體系等方面,希望能更好地為智慧港口建設添磚加瓦。

新年伊始,天津港集團公開道路自動駕駛示范應用車輛總數達到6臺,是天津市規模最大的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主體,集團逐步探索出了具有港口特色的自動駕駛商業化應用新場景。作為天津港AI訓練師的組長,成衛東代表不斷思考如何將自身多年的駕駛經驗和操作方法更好地轉化為支橕自動駕駛安全高效的數據,並在乾中學,盡力彌補專業知識的短板。
為此,他緊跟天津港智慧港口建設高速發展的步伐,在去年報考了人社部授權開設的“人工智能訓練師”培訓班。經過幾個月的刻苦學習,他不僅熟練掌握了人工智能訓練師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還對傳統產業工人與前沿科技融合有了全新且深刻的認識。
“我覺得,新時代港口產業工人的智慧化轉型不是可有可無,不是可快可慢,而是大勢所趨,迫在眉睫。”成衛東代表說道,“我們要發揮自身深耕本崗位本行業多年的優勢,把我們多年積累的工作方法、經驗技能不斷規范化、標准化、數據化,教會這些人工智能機械設備如何安全高效工作,把單一的重復性的工作交給它們去完成,讓這些人工智能機械設備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作為一線產業工人,成衛東代表勇立潮頭、學習創新;作為人大代表,他履職盡責、盡顯擔當。2024年,在勞模創新工作室裡,成衛東代表帶領團隊完成了15項技術創新,有效提昇了港口機械設備使用效能,優化了現場操作工藝流程。小小的工作室內部成立了天津港人大代表聯絡站,每周五為代表開放日,在這裡,成衛東代表聽取大家的需求和建議。
“其實大家之間的交流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通過和基層員工們聊天,發現他們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行抽絲剝繭,然後形成我的提案和建議。”成衛東代表向記者舉例,傳統件雜貨碼頭設備多樣工藝復雜,需要員工耗費大量體力精力,有的員工就提出在智能化方面相對滯後的情況,代表廣納意見,向集團領導部門反映,帶頭進行突破創新。今年,和徐州重工聯合研發的新能源港口拖車,現已正在港口試用,傳統的燃油拖車陸續完成更新換代的轉型昇級。
“今後,我也將持續關注物流運輸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昇級,推動水平運輸業務自動化、智慧化發展,為進一步降低運輸成本,減少安全風險,全面開展智能網聯汽車運營應用奠定堅實基礎,不斷提昇業務競爭力及天津港集團行業影響力。”談及港口未來智慧化發展藍圖,成衛東代表信心滿滿。
(津雲新聞記者 趙穎妍 實習記者 白思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