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趙秀君:傳統文化先繼承後發展 在繼承當中求發展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津雲 作者:吳宏,吳濤 編輯:李娜 2025-02-24 13:14:00

內容提要:與京劇藝術相伴40餘年,趙秀君委員深知藝無止境的求索是責任,更是使命。

  天津北方網訊:“2020年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的回信中指出,‘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繁榮發展戲曲事業關鍵在人。’習近平文化思想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出了新的目標要求。”全國政協委員、天津青年京劇團團長趙秀君說,“特別是2024年春節前夕,總書記到天津視察時提出了‘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潤城、以文興業’,更是對我們文藝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

  與京劇藝術相伴40餘年,趙秀君委員深知藝無止境的求索是責任,更是使命。“京劇裡唱念做打,單就一個‘唱’,不僅要時刻琢磨、領悟,還要執行得好。作為一個演員,要用美好的聲音和形象,帶給觀眾藝術上的享受。我的師父張君秋先生,我的師爺梅蘭芳先生,他們都是頂級的藝術大師。他們塑造的京劇人物,至今都非常鮮活生動,能夠賦予我們能量。我要時刻向大師們學習,把京劇的能量和美好傳播出去。這些年來我一直也是在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去糾正自己,不斷地去向這方面發展。”

  在經典劇目改編的過程中,如何保證劇目的原汁原味,同時又符合當代人的審美以及觀劇習慣。這是趙秀君委員和同伴們思考的問題。“比如京劇《西廂記》三個半小時的演出時長,考慮不影響觀眾休息以及轉天上班,我們會將一些不必要的場次進行縮減,將重要場次的戲份加大,將時長縮短至兩個半小時。”

  通過排演《西廂記》《劉蘭芝》《金斷雷》《楚宮恨》《韓玉娘》《安國夫人》這些劇目,趙秀君委員將自己的所學,與京劇大師們的技藝進行有機融合。“要先繼承後發展,在繼承當中求發展。”

  排演大型新編歷史京劇《珠簾秀》時,主創團隊融入了昆曲的曲牌,趙秀君委員在塑造人物時,根據曲牌調整自己的唱腔。特別是在尾聲的時候,她用大小嗓結合,表現出了悲壯的氣氛,表演非常成功,她因此獲得全國戲曲演員領軍人纔獎。“我覺得,作為京劇後輩,我們要像大師們那樣,每塑造一個角色,排演一部劇目,都能夠成為流傳下去的經典,給觀眾美的體驗,將京劇藝術不斷傳承下去。”

  每一次演出前,再熟悉的戲,趙秀君委員也會再去背,再去琢磨,再去思考。“每一次思考,都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就會展現另一個側面。觀眾會覺得每次看我演戲,還是有不一樣的感受。傳統文化要不斷地去學習,去體會,纔能夠把這些寶貴的遺產繼承下來,傳承下去。”趙秀君委員說。

  最近這些年,來看京劇的年輕觀眾越來越多,這讓趙秀君委員非常欣喜。“同樣的劇目,年輕觀眾會去看不同劇團的演出,也會看大師們的表演。這些年輕觀眾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對於傳統文化有自己的想法,很熱愛,也樂於去研究。讓我們看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後繼有人。”(津雲新聞記者吳宏 攝影吳濤)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