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文化中國行,品味河海津韻,24日,我們走進楊柳青古鎮,作為大運河畔曾經的水運碼頭,如今,這裡歷史與現代交融,獨特魅力,也吸引了全國游客打卡。
盡管離二月二龍抬頭還有幾天時間,記者看到,正月裡的楊柳青古鎮,依舊熱度不減,飄香的美食、喜慶的年畫、紅彤彤的剪紙,一場巡游表演,串聯起千年古鎮楊柳青的過去與今天,歷史上,這裡作為水運的重要碼頭,因1153年金朝遷都今北京地區,京杭大運河改道過境,而興盛繁榮。
從春節到現在,楊柳青古鎮組織了燈會、廟會、民俗文化展等一系列活動,在巡游表演中扮演說書先生的文史學者謝連華,多年來一直研究楊柳青古鎮的歷史,這些演出活動,有不少都是他參與策劃的,為了讓游客更好地體驗河海文化,他們特意將楊柳青的商業歷史、建築文化等元素融入到了表演和講解中。
清光緒年間,左宗棠為穩固邊疆,率領大軍西征,楊柳青眾多因漕運受阻而失去營生的纖夫們,自發置辦日用雜貨等物品,挑著貨郎擔隨軍售賣,補給軍需,在歷史被稱為“趕大營”,敢打敢拼的津商風骨,也成就了許多富商巨賈,今天安家大院、石家大院,無聲見證著,當年的輝煌。
走南闖北的楊柳青人,還帶來了邊疆地區與內地的文化交融,戲曲、年畫、紡織、造紙等技藝,從運河畔的楊柳青出發,紮根在遙遠的祖國邊疆,傳承至今。(津雲新聞編輯張麒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