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產業發展中,新質生產力正在成為新的“強引擎”,京津冀協同發展也是如此。三地協同,共同布局和孕育眾多未來產業,光電芯片、人形機器人等人工智能產業方興未艾。
京津冀科技創新協同專題工作組負責人表示,在科技創新領域,京津冀三地聯合發布《關於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的決定》,明確在科技成果轉化、聯合創新攻關、創新生態建設等方面加強務實合作,推動科技創新在更多領域、更深層次上開展合作,構建一體化協同創新生態。
從2013年到2023年,京津冀的研發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從3.22%上昇到4.27%。更多的經費投入為技術創新提供動力,天津已實現多項“領域第一”,全球首條先進微納米功能粉體智造生產線正式投產,全球首次實現共價有機框架材料噸級量產,全國首張腦機智能人工神經信息系統醫療器械注冊證成功獲批。河北支持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構,擴大科技服務業企業的服務半徑。三地共同資助227項基礎研究合作項目,梳理並發布1155家京津冀科技創新券服務提供機構,促進1.43萬臺套科研設施與儀器向社會開放共享。
政策支持、資金扶持,使得眾多高科技領域企業落戶京津冀。中關村企業在津冀設立分支機構由2013年的3500多家增長到2024年的1萬多家。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從藍圖到現實,短短1年多吸引135家科技企業紮根。京津冀國家高新區聯盟設立僅1年,就促成34個重大項目落地、120餘項產學研合作開花結果,京津冀協同創新駛入“快車道”。
天開高教科創園
“築巢引鳳” 超2700家
賈世俊,倫登節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長,2024年4月他的公司進駐天開園。“這種跨越式的發展,以前想也不敢想,如今在京津冀的大平臺上卻勢如破竹。”天開園核心區二號樓的辦公室內,賈世俊說。
去年4月進駐天開園以來,短短幾個月,倫登節能的研發團隊從6個人擴展到16個人,且研發水平大幅上昇,產品實現2.0版昇級。今年,3.0版產品也將面市。1月3日,工信部科技成果鑒定顯示其產品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銷售團隊的專業人纔也從3人拓展到20多人,銷售額從進駐前的300萬元飆昇到8000多萬元,其中直接簽約在天開園新公司的銷售額就突破了2000萬元。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聚集大批高科技人纔和科技型企業的天開高教科創園正是新質生產力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潮下,天開園通過自身優勢和主動細致的服務精神,為三地企業搭建了快速成長發展的新平臺。
去年3月以來,天開園新增注冊企業1297家,其中引進北京企業196家。這些北京企業側重加強與北京科創資源合作。截至目前,天開園“一核兩翼多點”95.67平方公裡范圍中,累計注冊企業2762家,其中引進北京企業299家,展現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力度與速度。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影響下,估值5億元的上海設序(工業設計軟件)、廈門縱行(新一代窄帶通信技術和設施)等一批優質企業也將總部遷至天開園核心區。(記者 安元)
濱海—中關村科技園
從“試驗田” 到“關鍵棋子”
1月,數智提爾液冷智算、中海油服能保中心、漢德森科創中心、健康通、愛勒易國際醫藥、中海油井控中心、乾元華科7家優質企業集體簽約落戶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以下簡稱濱海—中關村),為科技園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動能與支橕。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落子”,濱海—中關村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為牽引,以實際行動種好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試驗田”。
“選擇落地濱海—中關村逸仙智創園,首先是因為園區優越的地理位置,可有效滿足大模型領域‘時延4毫秒以內’的需求。同時,濱海新區還擁有完善的信創產業上下游資源,聚集了由國產CPU、國產操作系統組成的完整產業鏈,可以更好地助力公司發展浸沒液冷全棧一體化解決方案。”安徽提爾液冷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孫海旺表示。
同樣得益於區位和政策扶持優勢,矩陣(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非動物源仿生基質支架產品由天津科技大學教授梁俊團隊歷經十餘年研發而成,是全球首款采用合成生物基材料高度模擬天然ECM(細胞外基質)產品,也是目前市場上唯一一款能夠在液態條件下實現細胞3D培養的支架產品,有效填補了國內外在這一領域的空白。
為幫助企業進一步擴大市場,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聯動北京中關村的資源,幫助矩陣生物對接協和醫學院、中國食品藥品鑒定研究院等單位,推動合作達成。今年開年,企業就接到了上百張訂單,並計劃在北京建設運營中心,進一步擴大銷售網絡。如今的濱海—中關村,累計注冊企業數量已經達到5800多家。 (記者 苗娜)
聯想創新科技園
“雙向奔赴”跑出 全制程智造

今年,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天津聯想創新科技園抓緊建設、代表行業最高零碳智造水准的聯想集團創新產業園(天津)落成投產、每9秒下線一臺筆記本電腦……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中,聯想在天津跑出“加速度”,而天津也為聯想提供“專家+管家”的全方位服務,雙方實現了“雙向奔赴”的高質量發展。
截至2月,聯想天津創新科技園項目建設迎來新進展,園區辦公樓項目外幕牆工程已經基本完成,室內公區精裝及特殊功能區精裝工程也已接近尾聲。預計將於今年9月底精裝交付。項目將建成集總部研發、技術創新、創投孵化、金融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總部園區,是實現第三個“百億千人”目標(員工超過3000人、營收超過300億元、工業產值100億元)的重要載體,是其打造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的有力支橕。
京津冀作為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三大重要動力源之一,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不斷強化。聯想集團積極響應京津冀協同發展,兩年跨度建成創新產業園,充分展示天津速度、聯想速度。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全球供應鏈負責人關偉表示,產業園全面投產,進一步完善了聯想集團全國“東西南北中”的智能制造全方位布局,進一步提高了供應鏈的韌性。(記者 張珊珊 圖片由聯想集團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