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當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宏大戰略全面鋪開,生態協同治理成為三地攜手共進的關鍵紐帶。寧河區立足自身生態優勢,將深化京津冀生態協同治理視為發展的重要使命,不斷完善生態治理體系,創新合作模式,強化區域聯動,不僅守護著自身的綠水青山,更為京津冀地區的生態協同發展貢獻著獨特的智慧與力量,逐步勾勒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區域協同共進的生態新畫卷 。

七裡海濕地的過境候鳥
濕地明珠:生態協同的關鍵樞紐
七裡海濕地,作為全球三大古海岸濕地之一、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古海岸自然保護區,無疑是寧河區乃至天津市的生態瑰寶。它素有“京津綠肺”“天然氧吧”之稱,在天津市“南北”生態安全格局裡是極為重要的節點,在京津冀生態協同治理的大棋局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面積佔天津市濕地總面積的12%。

七裡海的鳥群蔚為壯觀
七裡海濕地保護工作成果斐然,被評為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典型案例。“通過歷史遺留清理、葦海修復、水源調蓄、生物鏈恢復與構建等‘十大工程’,我們千方百計擴大水源、疏通水系。同時,嚴格巡查巡護制度,切實加強水資源管理,取得了明顯成效。”七裡海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道,“目前與濕地水源水質有直接關系的項目已經全部完成,總投資140多億元,我們的工作經驗還入選了中央環保督察整改典型案例、全國推廣。”

韓克武在七裡海觀測候鳥
“咱乾這活兒,那責任可大了,每天我就盯著鳥兒的數量、種類,它們在哪片兒活動,啥時候飛走、啥時候回來,都得記清楚嘍。”1月24日,記者跟隨負責鳥類觀察的七裡海濕地保護區工作人員韓克武巡視,他感慨地說:“一開始乾的時候,確實有點枯燥,可時間長了,對這些鳥兒越來越熟悉,就打心眼裡喜歡上這份工作了。你瞧現在,七裡海的鳥兒越來越多,種類也越來越豐富。以前過境的鳥兒也就十幾萬只,現在每年都有四五十萬只,甚至更多。記錄的鳥兒種類從最早的210多種,漲到了258種,多出來好十幾種呢!雖說平時工作有時候挺孤單的,但看到這些變化,心裡就特別滿足。這都是我們努力的結果,以後我還得接著守好這片地,讓每一只鳥兒都能在這兒有個安穩的家 。”
韓克武在七裡海已經拍攝到200餘種鳥類

在京津冀生態協同的大框架下,寧河區與北京、河北相關地區緊密合作,共同守護七裡海濕地。“我們和周邊地區的環保部門、科研機構等,通過建立專門的數據共享平臺定期上傳濕地水質、生物多樣性變化等數據。每周更新水質監測數據,每月匯總生物多樣性監測情況,一旦數據出現異常波動,各方立即溝通,共同商討調整保護策略。”七裡海管委會負責人進一步闡述生態信息共享機制。

為恢復七裡海濕地的生態活力,寧河區依據《七裡海濕地生態保護修復規劃(2017 - 2025)》全面推進十大工程。“要說哪一項工程成效最為顯著,我覺得鳥類保護工程的成果特別直觀。”保護中心負責人表示,“以前濕地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鳥類種類和數量不斷減少。實施鳥類保護工程後,我們通過建設鳥類棲息地、設立禁獵區等措施,如今這裡鳥類已達258種,每年停留候鳥數量近50萬只。鳥類的回歸,是對我們工作最好的肯定。”如今,七裡海濕地野生植物達162種,消失近半個世紀的銀魚重現,麋鹿也在此自由棲息,成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典范。
科技賦能: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創新之路
為更好地守護這片珍貴的生態家園,寧河區積極引入先進技術,構建全方位的生態監測體系。在七裡海濕地,無人機成為巡護工作的得力助手,按照預設航線對濕地進行智能巡檢,深入人力難以到達的區域,及時發現異常並進行精准化數據分析。同時,寧河區打造的七裡海生物多樣性監測平臺,整合了多種前端感知設備采集的數據,為生態保護決策提供有力支橕。
在京津冀生態協同治理中,寧河區還積極與中科院地理資源所等科研機構合作。中科院地理資源所的科研人員定期深入寧河開展生態調研。“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七裡海濕地在生態旅游開發方面潛力巨大,但需要科學規劃。”中科院地理資源所科研人員建議,“開發生態旅游時,要嚴格劃定游客活動范圍,避免對濕地生態造成破壞。同時,加強對游客的生態保護宣傳教育,在濕地資源利用上,遵循可持續原則,合理控制蘆葦收割量,保障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 ”
綠色發展:協同治理的生動實踐
寧河區深刻認識到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的關系,積極推動綠色產業發展,引導企業踐行綠色環保理念。
天津遠信科技有限公司自建廠以來,就將綠色環保理念融入生產經營。“生態環境局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公司負責人說道,“政策上,及時傳達環保新政策、新標准,讓我們能第一時間了解行業動態。服務保障方面,定期派專家到企業指導,幫助我們優化環保設施。之前環保設施昇級改造遇到技術難題,他們幫忙聯系行業專家提供解決方案,讓我們成功通過環保績效引領性企業評定。”如今,即使在重污染天氣,企業也能通過自主減排保障生產運行,實現了環保與經濟的雙贏。
新天鋼集團聯合特鋼有限公司同樣在綠色發展道路上大步邁進,先後實施80餘項環保超低治理項目,實現所有生產工序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環保績效達到A級水平。近期,公司又投資進行燒結機頭煙氣脫硫脫硝昇級改造,進一步節能減排。
寧河區在生態領域成就卓著,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通過高標准實施重大生態工程、高強度推進污染防治攻堅、高質量優化調整結構布局、高站位踐行“兩山”理念、高水平統籌城鄉融合發展、高效能實行生態文明制度,全面推進寧河區生態文明建設。2023年10月27日,寧河區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充分展示了其堅持“生態立區”,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綠色發展呈現出嶄新面貌,標志著寧河生態文明建設水平邁上了新臺階。
此外,在國際舞臺上,寧河區也收獲了亮眼的“生態環境名片”。10月26日,在哥倫比亞卡利市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16)官方平行活動中,第八屆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會正式公布第二屆“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和新一批“自然城市”入選名單,寧河區榜上有名。寧河區在此次峰會上介紹了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重點以濕地保護為例,分享了在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管理方面的成就。
寧河區將深入貫徹全會精神,持續深化京津冀生態協同治理,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未來,寧河區將繼續完善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機制,統籌推進污染治理、生態修復和綠色發展,守護好這片生態家園,為京津冀地區的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貢獻寧河力量,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津雲新聞記者 劉暢 攝影 吳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