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來,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率先取得突破的領域,三地交通一體化從藍圖逐步變為現實,成為區域協同發展的強勁引擎。從高鐵網絡的加密到港口群的協同發展,從基礎設施“硬聯通”到交通服務“軟聯通”,三地在推進交通一體化過程中跑出了“加速度”,為區域協同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回首11年的歷程,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成就令人矚目。區域內高鐵總裡程由2013年的1284公裡躍昇至2024年底的2669公裡,實現對區域內地級市全覆蓋,“軌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已然成型。天津已初步實現京津雄0.5小時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時通達;實施24項京津出行便利化措施,京津城際全天運能提昇19%;首條市域(郊)鐵路津靜線投運,並與地鐵5號線貫通運營,日均客運量1.45萬人次……一體化交通網絡,不但拉近了城市間的距離,也為區域經濟的融合與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橕。
在高鐵網絡的支橕下,京津冀地區的公路交通也實現了全面昇級。三地高速公路總裡程超1.1萬公裡,相比2014年的7983公裡增長近40%,高速公路密度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2.7倍。高速公路網的不斷完善,使得三地間的通行更加便捷,京津冀通勤定制快巴線路已拓展至11條主線和37條支線,區域內物流、人流、信息流更加高效。這種“硬聯通”與“軟聯通”的有機結合,為京津冀的產業協同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
在港口群協同方面,京津冀地區同樣取得了顯著成效。天津港、唐山港、黃驊港等多個重要港口通過資源整合、功能互補,逐步形成了分工明確、協同高效的世界級港口群。天津港作為區域內最大的綜合性港口,通過智能化昇級、綠色化改造,服務輻射能級不斷提昇,成為連接世界的重要“橋頭堡”。2024年,天津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328萬標准箱,同比增長5%;天津港集團與河北港口集團簽署《攜手共建世界級港口群一致行動書》,進一步優化港口群功能布局,深化合作完善航線布局。
機場群的聯動發展同樣令人矚目。隨著京津冀世界級機場建設的不斷深入,三地已初步形成“雙核兩翼多節點”的機場群發展格局。天津濱海國際機場通過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協同運營,進一步提昇了區域航空運輸能力。2025年1月,天津機場1號航站樓國際進出港新場地正式轉場投用,進一步優化國際航班的保障水平,為完善城市綜合立體交通網提供有力支橕。未來,天津將加快實施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充分利用京津冀機場一體化管理優勢,推進“三地四場”空域統籌、航線互補和錯位發展。
(編輯:DeepSeek、文心一言、豆包 校核:津雲編輯張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