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宏偉戰略藍圖裡,天津市河北區正以協同創新為強勁引擎,奮力駛向同城化發展的新征程。依托北京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河北區積極布局,全力打造京津冀一站式硬科技服務園區,精心培育並壯大中關村(智造)中試服務平臺。圍繞數字醫療等細分領域,成功吸引中科芯創等50餘家企業落地生根,加速實現北京研發與天津轉化的協同共進,成為京津冀協同創新的典范。

喚醒老園區,打造創新新地標
河北區與天津通信廣播集團有限公司依托通廣科技園打造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智能科技園區,前身為通廣科技園,承載著輝煌的工業歷史,曾是“華夏第一屏”北京牌電視機以及我國第一部航空電臺、第一部鐵道列調電臺的誕生地。然而,隨著時代的更迭,生產部門逐漸外遷,從上世紀90年代起,這裡超過50%的廠房陷入閑置,往日的輝煌逐漸被歲月塵封。
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春風吹拂下,河北區敏銳捕捉機遇,與通廣集團合作,投入上億元對這片老園區進行翻新改造。利用老園區挑高空間大、承重能力強、布局規整的

獨特優勢,攜手中關村硬創空間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了中關村(智造)中試服務平臺。如今,走進園區,實驗室裡芯片貼片機高速運轉,大型機械手臂精准操作,防水檢測儀嚴格把關,處處洋溢著蓬勃的創新活力。

中科芯創醫療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軼坤感慨地說:“這裡為我們科技型企業提供了從產品研發到市場化的全鏈條服務,極大地縮短了研發和成果轉化周期。”中科芯創主要研發中醫診療器械相關電子產品,以往尋求外地機構驗證新產品,僅樣本來回寄送就耗時一周,如今在園區內的中試平臺,上下樓便能解決問題,研發效率得到大幅提昇。

打造中試平臺,當好成果轉化“擺渡人”
科技成果轉化一直是眾多中小型科技企業發展的“卡脖子”難題。如何將實驗室裡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市場所需的成熟產品?中關村(智造)中試服務平臺給出了完美答案。
這個被譽為科技產業化“造血機”的中試平臺,由河北區政府委托區屬國有企業天津市創佳時代科技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北京中關村智造大街共同出資建設。其最大的特色在於構建了近似真實生產環境的空間,在這裡,實驗室創新成果能夠得到充分驗證、校正和修改,有效降低成果轉化過程中的技術風險、生產風險、營銷風險和投資風險,成功打破區域內創新供需的“堵點”。
中關村(智造)中試服務平臺致力於打造科技服務業新業態,針對核心技術型企業在產品研發、中試、市場化過程中的痛點和難點,開展600個類別3000多項資源與全鏈條服務,這套被稱為“北斗七星”一站式硬科技服務體系,極大地提高了服務效率。原本企業完成相關工作需要2至3個月,現在7天就能完成。
中關村硬創空間集團副總經理胡建偉介紹:“我們不僅能提供電子產品的芯片貼片產品,還能提供多維度的檢測服務,幫助企業對產品進行反復檢測並不斷改進,降低成果轉化的風險。”據了解,經過中試產業化的科技成果,成功率可達80%,而未經過中試的成功率僅為30%。中試服務平臺已成為推動產品和技術商業化的關鍵環節,是創新成果向生產領域轉移的重要抓手。
聚焦細分領域,實現企業協同發展
在打造一站式硬科技服務園區的過程中,河北區精准聚焦數字醫療等細分領域,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成功引入中科芯創醫療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等優質企業。中科芯創模擬老中醫望、聞、問、切的看病過程,運用智能傳感器等載體收集數據,輸入AI模型,通過智能算法快速給出中醫診斷結果,還能提供按摩理療、健康養生等非處方建議。
除中科芯創外,園區還吸引了南京英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眾多優質企業。英鈦智能主要為大學、科研機構開發實驗室設備,其首創的實驗室智能精准配液系統設備,能大幅提高實驗效率。目前,入駐園區的硬科技企業雖然辦公面積不大,但產值可觀。

為助力企業更好發展,園區搭建了“一站式”服務平臺,提供從硬件基礎驗證到市場推廣的全方位服務。未來,園區還將充分發揮中關村中試服務全國布局的優勢,拓展檢驗檢測和中試熟化能力,向京津冀地區延伸服務,形成輻射京津冀的“一站式”硬科技服務生態。
強化協同創新,推動產業協作昇級
河北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進一步強化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在重點園區建設上,全力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智能科技園區三期工程,目前已入駐23家科技企業,其中6家來自北京。同時,完善中關村硬創空間(天津)公司運營體系,完成ISO9001認證,取得CNAS、CMA檢驗檢測資質,累計簽訂技術服務合同73份。
產學研用合作方面,推動國網電商等央企牽頭4家市級重點實驗室建設,獲專項資金200萬元。本年度16家北京方向企業入庫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4家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積極對接首都科研院所,協助中科院微電子所落地轉化中醫四診儀並獲4張二類醫療器械證,與中科院空天院等就低空數據產品深入交流。

重點產業協作上,推進天津市市級車聯網雲控平臺建設,完成多項功能開發。與國家信息中心簽約,實現天津數據資產登記評估中心實體化運營。天津市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擴容至300P,服務9條重點產業鏈。探索車聯網路側數據商業化路徑,推動智能網聯產業鏈集聚。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浪潮中,河北區通過協同創新,借助北京資源,成功打造了京津冀一站式硬科技服務園區,培育壯大了中關村(智造)中試服務平臺,推動北京研發與天津轉化的協同加速。未來,河北區將繼續在協同發展的道路上勇毅前行,為京津冀地區的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貢獻更多力量。(津雲新聞記者 劉暢 攝影 吳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