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推進,三地科研院所加快推動科研優勢與產業優勢深度融合,以“創新鏈”打通“產業鏈”,激活“發展鏈”。
日前,記者從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簡稱清華電子院)獲悉,該院結合天津醫療健康、低空經濟、城市管理等垂直領域豐富應用場景,加快推動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在津大范圍應用,自成立以來已累計挖掘清華大學電子信息學科科研成果百餘項,在津孵化聚集科技型企業150餘家。
一顆綠豆大小的時鍾芯片能夠讓手機精准同步衛星時間、讓自動駕駛汽車實現0.001秒內緊急剎停、讓電網萬兆級電流零閃斷“絲滑”切換……最近,北京炬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炬玄智能)相關負責人呂航頻繁往返京津兩地,公司在中新天津生態城投資2000萬元建設的時鍾芯片模組產業化基地進入關鍵階段。
“基地正抓緊裝修,預計3月投用,投產後,年產值有望達到2億元。”呂航告訴記者。
作為重點研發和生產時鍾芯片、傳感器芯片的高新技術企業,炬玄智能的產品被廣泛應用於物聯網、智能終端、工業智造等領域。
“時鍾芯片個頭不大,但能耐可不小,能夠給各類電子設備提供秒或毫秒級的時間管理和節奏控制。尤其是公司研發的TCXO(溫補晶振)芯片更是填補了國內空白,不僅可以成為通信系統的時鍾基准,還能在定時定位系統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可以說,幾乎所有電子系統都離不開時鍾芯片。”呂航說。
據了解,炬玄智能即將投用的時鍾芯片模組產業化基地項目由清華電子院攜手中新天津生態城科技創新局推動落地。其北京總部主要負責系統性技術研發,天津基地側重成果轉化和批量生產,“北京研發、天津轉化”在這裡有了非常直觀的體現。
作為清華大學與天津市深化校地合作、共同踐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清華電子院自成立以來,探索了一套可復制的“北京研發、天津轉化”的科技協同模式。“目前,我們正著力推動它思科技、銳及智能、清思智能等孵化聚集項目與天津市醫療機構、公安系統進行深入對接,推進清華大學人工智能、醫工結合、體態識別、光通信等先進技術在津應用落地,加快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集群。”清華電子院副院長王鵬飛說。(記者 袁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