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作為經濟界別的一員,今年全國‘兩會’,我更加關注穩增長、促發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和執行方面的內容。”全國“兩會”召開在即,記者采訪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勇時,他說道。

近些年來,為深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天津市國資委圍繞“三新”“三量”來統籌推進企業的創新發展。“比如,百利裝備集團集中攻關了抽水蓄能的成套設備。城投集團在海河柳林片區推動了城市更新,津融集團啟動了老字號勸業場的盤活工作,現在也在開工建設之中。”張勇委員尤其談到盤活存量方面的內容。他說,“推動存量的盤活工作,容易遇到各方面的問題,一方面需要企業發揮自身的能動性,主動攻堅克難;另一方面也需要各級政府部門形成合力,支持企業,幫助企業紓解難題。”
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本市國企改革深化提昇行動主體任務完成81.8%。國有經濟運行持續向善向好,全市國資監管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同比增長4%和6.2%。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進一步優化,50%以上非金融企業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列為主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企業增加60家,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8.4%;新認定專精特新企業22家,專精特新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4%。
張勇委員表示,2025年是國企改革深化提昇行動的收官之年,天津市國資委將繼續堅持以“三新”“三量”工作為抓手,以增強核心功能、提昇核心競爭力為重點,著力提昇國資國企在經濟發展、城市運行、稅源培育中的支橕作用,努力使國資國企發展成為財力支橕點、經濟增長點。全市國資國企總體要保持平穩運行、穩中向好,市級非金融企業利潤總額增速高於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水平、力爭進入全國先進行列;金融企業穩健經營,盈利好於行業平均水平。
“要把科技創新、產業煥新、城市更新擺在突出位置,面向新質生產力培育、面向‘十五五’支柱產業發展,面向新一輪城市更新、面向民生保障和生活品質提昇,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打造發展新動能。”張勇委員說,要積極用好央企、高校、科研院所等資源,加強與民營企業對接合作。通過盤活存量,積極引進新質生產力,讓存量載體成為新質生產力的載體和平臺,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資本支橕。
張勇委員介紹,在進一步深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上,全市國資國企要注重突出分類改革,推動經營類企業做強主業,激發市場活力,提昇核心競爭力;推動功能類企業轉型發展,拓展市場合作,增強“造血”功能,加快向市場化主體轉型;推動公益類企業降本增效、提高效率,提高服務水平;推動金融類企業穩健經營、防范風險,做好科技、綠色、普惠、養老、數字金融五篇文章,積極服務賦能實體經濟發展。要強化職責使命,圍繞管好黨的建設、管好國有資產、管好國企安全,築牢國有資產安全的防線,推動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津雲新聞記者 田巧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