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運河武清段
如今已成一條流動的生態詩篇
兩岸景色迷人
綿延不絕的綠道蜿蜒入畫……
這條千年運河
正以水清岸綠的生態底色書寫著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現代篇章

大黃堡濕地自然保護區內,群鳥飛過一望無際的水面,蔚為壯觀。眾多珍稀鳥類來此“安家”,用飛翔的翅膀和滑動的腳丫為這裡的生態美景“點贊”。"京津之腎"生態涵養功能顯著增強,2024年生態環境質量指數相比2017年上昇14.5%,植被覆蓋度較2017年提高16.1%。
曾經京津冀生態鏈上的“薄弱環節”被逐一攻破,成為如今京津冀生態環境協同治理的“樣板間”。十一年前,京津冀協同發展上昇為國家戰略,這些年來,武清以生態破題,不斷推動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走深走實,強化協同聯防聯治,書寫著“跨界治污、全域生綠”的轉型篇章。

近年來,武清持續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積極做好水資源協同調配工作,持續加大跨區域聯合執法力度,加快推進跨界河流綜合治理及運河通航工作,深化“聯合河湖長制”,完善跨界河流協同治理機制,已與北京市通州區、河北省廊坊市相關區簽署了跨界河流聯巡聯防聯控工作協議,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聯合巡河制度、聯防聯控機制、信息共享機制等相關制度。

“過去各掃門前雪,現在共護一河水。”水資源協同管理調配是生態協同的重要一環。按照《“通武廊”水資源協同發展合作協議》要求,近年來,武清加強與河北省廊坊市、北京市通州區溝通對接,推動建立多元互濟的水資源保障格局,實現區域水資源統一管理調配。同時,進一步強化協同聯動,提昇預報預警能力,加強上下游溝通對接,從“分頭防汛”轉變為“聯合防汛”,充分發揮毗鄰地區信息共享、資源整合,聯合北京市、河北省等相關部門多次進行會商對接,建立聯防聯控信息聯絡群,保持高頻次的信息推送,實時共享雨情汛情險情等預警信息。

2024年
全區地表水環境質量較2016年有較大程度改善
北運河、永定新河等重點水系水質
已由2016年的劣五類提昇至地表水四類

如今,武清區與北京市通州區、河北省廊坊市構建起更立體的生態協同網絡,以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重點,紮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三地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不斷走深走實,生態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京津冀三地空氣質量顯著改善,主要大氣污染物濃度大幅下降,重污染天數明顯減少。2024年,全區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改善44.12%,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比2015年改善37.90%。公眾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藍天白雲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武清持續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和夏季臭氧污染防治行動,聯合做好重污染天氣應急應對。同時,加強道路上行駛機動車超標排放監管,深入開展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合聯動執法,每季度推動通武廊生態環境聯合執法聯席會議召開,共商通武廊生態環境保護執法聯防聯控協同機制。

11年來,武清的蛻變印證著協同發展的深層邏輯。武清將深入貫徹天津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擴大會議精神,繼續深學深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論述,與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貫通起來,認真學習借鑒京冀等省份的經驗做法,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加強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推動區域一體化和京津同城化發展取得更多進展。
一場關於“美麗中國”的生動實踐正在綠意盎然的三地鋪展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