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兩會總書記對我說|人增收、生態美……這些鄉村發展得越來越『牛』!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張赫洋,鮑燕 編輯:姜雯馨 2025-03-02 19:40:00

  歷年兩會,總書記都會到不同代表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親切交流共商國是。總書記語重心長,言辭切切,關心基層的發展,關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留下感人話語,產生回響共鳴。

  在內蒙古東薩拉嘎查村,受到總書記關注的“瑪拉沁艾力養牛專業合作社”,如今通過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已經形成完善的一條龍“全產業鏈”,過往一年他們還將草原牛帶到了上海,創新推出了“烤全牛”盛宴。而總書記關心的甘肅,其慶陽市華池縣多年來帶著鄉村振興的目標,也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高效、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新道路。

  生態效益顯現

  嘎查的牛來到了大城市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紮魯特旗巴彥塔拉蘇木東薩拉嘎查村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注。

  當時,全國人大代表、東薩拉嘎查村黨支部書記吳雲波,向習近平總書記面對面推介了“瑪拉沁艾力養牛專業合作社”,這個合作社通過集約化、深加工的方式,讓當地很多村民家庭收入翻倍,實現抱團脫貧。面對推介,習近平總書記親切地說:“希望你們的合作社越辦越好,一定要把路子走對!”

  六年過去了,合作社的發展蒸蒸日上,除了社員們按時拿到分紅,合作社的全產業鏈發展也完善起來,實現了從養殖到深加工,再到開設火鍋店、牛排店、社區服務超市的“一條龍”發展。過去一年,他們還在上海開設了首家可以吃“烤全牛”的店,把草原高規格禮遇文化帶到大城市。

  經濟上來了,吳雲波還始終注意保護綠色草原,踐行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3月初,東薩拉嘎查的天空碧藍無雲,晴日耀眼,草原景致遼闊壯美,“我們有多少草場養多少牛、有多少牛做多大市場,寧願少賣肉也不能破壞草原。”吳雲波說,“合作社在發展的過程中,時時將生態保護放在首位,因地制宜制定了牛飼養標准、流程、技術,讓全嘎查6.7萬畝退化草牧場得到及時修復。如今,生態效益顯現,走出了一條人增收、生態美的幸福之路。”

  現在,藍、黃、粉色長線繪制而成的“彩虹路”連接起了村內,村名牌、民宿、敖包、牧場……依靠綠色發展,村裡還新添了文旅項目,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帶動村民致富。

  “我們還建起了草原旅游景區,等到水草豐美時,把各個牧區的牛趕過來,在旅游景區舉辦相關文化節活動,做好鄉村旅游,讓更多農牧民共享新時代的發展成果。” 吳雲波將“綠水青山-金山銀山”的字樣設置成了微信名字的一部分,足以見得他對綠色發展的重視。

  依托綠色發展,村裡更美了,他們還把合作社所養的牛帶到了大城市上海,去年11月份在上海開設了首家可以吃“烤全牛”盛宴的店,“烤全牛”盛宴有牛氣衝天、“牛”轉乾坤寓意,引來很多上市企業的青睞。

圖注:吳雲波

  發展到如今,吳雲波並不滿足,接下來他還要在全國再開十幾家“烤全牛”分店,“要把總書記關心的嘎查之路,越走越寬!”

  綠色循環助力產業發展

  “小菌菇”帶來新成就

  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是陝甘寧革命老區核心縣、天津市北辰區東西部協作縣。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津雲記者跨越千餘公裡走進華池縣,記錄了那裡為脫貧攻堅付出的努力,2020年華池縣正式摘掉了貧困的帽子。5年來,帶著鄉村振興的目標,華池縣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高效、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新道路。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2月底華池縣的黃土高坡上,已經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津甘共建食用菌產業園裡,一排排標准化的大棚;一朵朵昇柄展傘、個頭飽滿的菌菇;一個個穿梭在菌架間,忙著采菇、分選、裝框的工人……每一處,都展現著新一年菌菇發展的好兆頭。

  據了解,津甘共建食用菌產業園規劃總投資1.1億元,園區面積共529畝,內有195座四季出菇大棚,2座年產1000萬棒香菇菌棒生產車間,一年能產菇450多萬斤。2024年,17噸從園區內生產出的蘑菇,更是銷往日本和加拿大,實現了4.42萬美元外貿創匯,是華池縣歷史上首次實現出口創匯。

  2021年,從事食用菌種植20多年的李自生通過天津援甘項目的招商引資,來到了華池縣。2022年,李自生的華池縣閩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接手了山莊鄉的食用菌產業園生產和運營。

  “我老家是福建寧德市,是食用菌之都。華池的高原氣候環境,其實很適合做食用菌。我們剛來的時候,華池縣的食用菌剛剛起步。”李自生說,4年裡,食用菌產業在華池縣從無到有,從小規模到大規模,再到現在,已經成長為助力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排頭兵,“除了我們山莊鄉,城壕、林鎮兩個鄉鎮,也陸續建起了食用菌產業園。”

圖注:李自生

  食用菌的發展帶動了鄉村振興,也讓村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王修文是食用菌產業園的一名專職工人,負責采菇、分選等工作。說起現在的生活,王修文笑得合不攏嘴,“我們產業園,解決了附近四五百人的就業問題。像我在產業園當專職工人,每個月還有6千塊錢的工資。農閑時家裡人來打工,每天還能賺200塊錢工錢。不用出遠門,還能賺到錢,現在生活好得很。”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食用菌還是循環農業的一環。”李自生說,華池縣種養面大,種植業廢棄物、養殖業廢棄物資源很豐富。根據這個實際情況,當地政府制定了“三元雙向”循環農業模式,所謂三元雙向,就是把種植業生產的秸稈轉化為養殖業的私飼料、菌業的袋料;把養殖業產生的糞污轉化成種植業的肥料、菌業的袋料;菌業的袋料經過分解處理後,又回到種養業做肥料和飼料。

  “這樣的方式使種、養、菌廢棄物循環利用,讓廢棄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形成完整的利用閉環。不僅推動了農業綠色低碳轉型,盤活了廢棄資源,還讓村民多了份收入,企業節約了成本。”李自生說,“新的一年,我們計劃引進多品種食用菌進行種植,讓我們的食用菌產業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津雲新聞記者 張赫洋 鮑燕)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