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楊寶玲,是東麗區華明街道胡張莊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黨支部書記、理事長。作為一位“老代表”,過去7年,她圍繞鄉村振興提交了十幾份建議。今年,她將聚焦國家糧食安全,繼續履行好一名基層代表的職責使命。
去年年底,胡張莊村在原有41個葡萄大棚的基礎上,又新建了26個大棚。胡張莊葡萄之所以賣得好,得益於其優良品質。而這背後,一方面是由於鹽鹼地含鉀元素高,使得這裡種出來的葡萄更甜、更香,另一方面,村裡經過多年種植,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方案。“我們是有標准的,大棚裡的陽光玫瑰就是沒有農藥。施肥方面,我們用的都是羊糞,有機的、綠色的,種出來的葡萄特別甜。”楊寶玲說,今年,村裡又拿出6萬元,為種植戶購買有機肥料,趁著大家翻土的時候,將肥料施入土壤,為的是鼓勵種植戶使用有機肥,種出綠色有機葡萄,提高他們的意識,帶動他們在這方面增加投入。
這些年,村裡在葡萄種植和管理上取得的經驗和成果,引發了楊寶玲的進一步思考:作為糧食生產和消費大國,如何確保糧食安全?楊寶玲走訪本市農科院等部門了解到,2023年12月,我國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安全保障法》,對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維護種業安全等方面做了宏觀層面的規定,但在一些具體細則上,還缺少相應的要求。她正在醞釀一份“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築好糧食安全防線”的建議。
“入口的東西,對農藥的使用、化肥的使用,能不能也有一個標准?這個標准要細、要落地、要落實,監管單位也要監管到位。”楊寶玲表示,她將把這個建議帶到會上,和人大代表們共同商議,提交一份完整的關於糧食安全的好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