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在這充滿希望的季節裡,我們迎來了全國兩會的召開。作為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京津冀協同發展已經邁進第十一個年頭。河北、北京、天津三地新聞廣播聯合制作播出全國兩會特別節目《對話京津冀》,本期節目聚焦:“一億人的旅游圈”,節目邀請代表委員、專家學者、行業代表,共同探尋京津冀文旅協同新路徑。
京畿重地,瀕臨渤海,背靠太岳,攜攬“三北”,從太空俯矙,京津冀三地彼此相聯,如同一枚鑽石,熠熠生輝。1億多人口、多處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互補型文旅資源……京津冀地區具有廣闊的客源市場和巨大的文旅協同發展潛力。
剛剛過去的蛇年春節,京津冀三地以“瓣瓣同心京津冀、歡歡喜喜過大年”為主題,共同舉辦“2025年京津冀迎新春系列文旅活動”,為廣大群眾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產品。
上個月,京津冀協同發展11周年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市發改委召開。會上,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李文元表示,河北省推出旅游包車周末和節假日免費通行高速公路政策,2024年免費通行113.1萬輛次,免收通行費1.71億元,帶動文旅綜合消費500多億元。發布實施全國首個區域性自駕服務標准《京津冀自駕驛站服務規范》,推出自駕驛站試點單位33家。
三地文旅部門不斷完善區域旅游合作機制,游客“互相串門”已成常態。
天津臺記者翟婧秋在天津港采訪:


2月25號清晨,隨著“歐羅巴2”號緩緩靠泊天津東疆國際郵輪母港,來自德國、瑞士、奧地利、澳大利亞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名國際旅客從天津口岸登陸,開啟在京津冀地區兩天一夜的文化之旅。地接旅行社安排了多樣化的岸上游線路。
據數據測算,今年春節期間,濱海新區累計接待游客245.84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17.09%,其中河北、北京游客約佔三分之一;實現文旅收入29.5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6%。
隨著“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主要城市之間實現1小時通達,三地游客“互相串門”已成為常態。
在數字化時代,京津冀三地也在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的新模式。智慧旅游平臺、文創產品開發、沈浸式體驗項目等,正在為三地文旅協同注入新活力。
手機端的“樂游京津冀一碼通”,它可以讓你在一個平臺上就能搞定吃、住、行、游、購、娛,於是這也成為了不少京津冀游客“串門游”的首選。
打開“樂游京津冀一碼通”微信小程序,景區、住宿、商品、線路、攻略等板塊一一呈現,既可以通過視頻和VR了解目的地美景,通過旅游導覽在景區休閑暢玩,也可以上傳攻略游記分享旅行中的感受。目前,“樂游京津冀一碼通”上線三地景區、酒店民宿和旅行社等文旅企業2500家,注冊用戶突破200萬人。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開發銀行黨委組織部部長、人力資源部總經理 顧天翊:

今年,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新十年。關於文旅協同發展,我想還是要從細處著手,持續提昇市民旅客的獲得感與幸福感,總結起來大概就是三個“更”字。一是要更省錢,打造“惠民文旅組合拳”,為游客提供更加優惠、深入、便捷的游玩體驗;二是要更舒心,構建“沈浸式服務生態”,營造更加和諧有序的文旅環境。三是要更有味,激活“特色IP文化動能”,比如抓住《哪吒2》電影熱映的這波“潑天富貴”,在古文化街設置專題體驗區,泥人張現場表演捏東海龍王的手辦,楊柳青年畫師傅教畫“陳塘關全景圖”,還可以結合時下最火的潮玩形式推出個“哏都法寶盲盒”等等。
如何將文化資源轉換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文化產品,三地文旅協同還有哪些潛力?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旅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韓謙:

一、以資源整合推動協同創新,打造區域文化IP集群,構建“非遺+”產業鏈條。建議設立三地文旅資源統籌平臺,整合故宮、楊柳青年畫、河北梆子等元素,開發“一程多站”主題產品。
二、以科技賦能激活文化表達,創新沈浸式體驗場景,如數字化重構文化敘事,構建智慧文旅服務體系,完善京津冀智慧旅游平臺,集成三地博物館預約、演出票務、交通接駁等功能。
三、以政策機制保障可持續發展,破解產業瓶頸,強化要素支持,如:設立京津冀文旅產業創新基金,重點扶持中小型文化企業技術研發與IP孵化。完善人纔引育體系,建立三地文化人纔共享庫。
推動京津冀文化資源向市場競爭力轉化,需立足“協同性、科技性、在地性”三大原則,通過資源整合重構產業生態,借助科技手段突破體驗邊界,依托品牌運營放大文化價值。
近年來,京津冀文旅協同發展深入推進,三地建立文旅協同專題會商機制,組建9個文旅領域聯盟,加強重點區域文旅合作,接續簽訂21項合作協議,針對三地在文旅協同中做出的努力,韓謙委員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旅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韓謙:

韓謙委員接受河北新聞廣播記者 孫蘭 的采訪
京津冀三地在文旅協同發展中的努力體現了區域一體化戰略的深化與創新,其成效不僅體現在資源共享、市場共建上,更通過文化融合和民生改善彰顯了協同發展的深遠意義。
一、機制創新與頂層設計強化協同效能
三地通過成立文旅協同專題工作組、定期會商機制及簽署21項合作協議,構建了“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監管聯動、服務協同”的治理體系。
二、重點區域合作深化資源整合
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以冬奧會為契機,整合冰雪資源與文化遺產,打造國際級滑雪勝地和戶外運動線路。
長城、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協同推進長城修繕、大運河通航,開發“長城數字雲平臺”等數字化項目,實現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開發的平衡。
總體來說,京津冀文旅協同的實踐,通過機制創新、資源整合、業態昇級和文化融合,形成了“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的發展格局。其經驗為其他區域提供了“政策協同化、業態多元化、服務智慧化”的范本,未來需進一步深化國際推廣,並探索文旅與康養、科技等產業的深度融合,持續釋放協同紅利。
京津冀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歷史淵源深厚、交往半徑相宜,有著共同的文化心理,打造彼此認同的“區域文化”有良好的基礎。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深入推進,京津冀三地的交流越來越多,人們的區域心理認同感越來越強。文化的認同是凝聚人心的關鍵。不斷激發人文相親的文化親和力,繼續通過協同管理、優勢互補、客源共享等不斷盤活文旅資源,一定能助推三地文旅一體化邁上更高臺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