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夕陽生活更有品質——住津全國政協委員談養老獻良策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韓雯 劉平 編輯:孫暢 2025-03-08 08:46:24

內容提要:面對『銀發浪潮』,如何讓夕陽生活更有品質?每年全國兩會上,有關養老的新想法、新建議,都折射出代表委員對夕陽生活的關切。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記者采訪了兩位住津全國政協委員,聽聽他們聚焦養老有哪些新點子。

  面對“銀發浪潮”,如何讓夕陽生活更有品質?每年全國兩會上,有關養老的新想法、新建議,都折射出代表委員對夕陽生活的關切。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記者采訪了兩位住津全國政協委員,聽聽他們聚焦養老有哪些新點子。

  加快發展我國養老產業金融

  當前,我國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加快發展,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將養老金融作為建設金融強國的五篇大文章之一。

  全國政協委員、市政協副秘書長丁梅在調研中發現,養老產業由於其行業特性,對資金的需求量大且周期較長,其融資需求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目前,我國養老產業金融發展還存在社會資本參與不足、缺乏創新性的融資工具和模式、商業銀行信貸支持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如何加快發展我國養老產業金融?丁梅建議,加強政策協同,促進“養老+醫療+金融”深度融合,加大對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城市更新相關政策,鼓勵企業探索規模適度、經濟適用、服務高效、價格可承受、質量有保障的社區嵌入式養老運營模式;積極引入社會資本,構建養老產業的多元化融資渠道,可適當降低准入門檻,助力康養企業盤活存量資產;創新開發特色信貸產品,加大養老產業金融支持力度,探索“普惠養老貸”“床位貸”“政采貸”等一系列專屬信貸產品落地;逐步搭建全國統一的數智康養平臺,做好“養老金融”和“數字金融”的結合,為社會資本進入養老行業提供更為便捷可靠的渠道,同時有效解決養老機構與金融機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金融機構信貸風險,提昇開展養老金融服務的意願。

  讓更多老人樂享“智慧養老”

  讓老人晚年更幸福,不光需要資金支持,還需要人的加持。一直以來,從國家到地方不斷出政策、想辦法破解養老服務業“用人荒”問題。特別是當AI浪潮奔湧,以科技賦能高品質養老生活正在悄然改變老年人生活。當養老遇上AI,有哪些亟待破解的問題?帶著調研成果,全國政協委員、宜墾(天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中紅獻良策。

  “過去一年,我們走訪了一些養老機構以及科研企業,看到了智能設備融入養老,確實給老年人帶來高品質的晚年生活。”陳中紅說,毫米波的防跌倒雷達,可以實時監測居家養老的老年人在房間內部的情況,一旦有跌倒情況發生,後臺會報警;陪護機器人能隨時關照老人吃藥、吃飯和休息,還能陪聊天、健康諮詢;智能昇降沙發、防走失定位鞋、氣囊防摔衣等全方位呵護老年人生活。

  “智能設備融入養老,也解決了養老機構‘缺人’的問題。”陳中紅說,智慧養老值得推廣,應加以扶持使其行穩致遠。希望國家多出臺政策,比如,加強數字技術適老化領域標准化建設;提昇養老機器人本體硬件技術、情感交互技術以及數字技術適老化產品服務供給質量;優化數字技術適老化服務用戶體驗,促進數字技術適老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此外,還要不斷優化智能機器人的供給,研發機器人助老具身智能大模型,根據服務對象需要的服務,不斷研發智能機器人為老服務的功能。”陳中紅舉例,像失能老人,智能機器人的功能不光是解決老人的吃喝拉撒睡問題,還要有溫度,轉向更具情感價值的陪伴服務。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了‘具身智能’和‘智能機器人’,由此可以看出,未來養老市場,將會被AI加持下的養老機器人重新定義。”陳中紅表示,發展機器人養老助老產業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重要舉措。希望在政府、企業、研究機構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加強技術創新、完善政策支持、推動產業協同,加快機器人養老助老產業發展,培育銀發科技產業,讓老人共享科技進步帶來的福祉。

  後方連線:讓更加優質的養老服務走近老人身邊

  養老不僅是家事,更是民生大事。我市民政部門一直將這件民生大事當作“重頭戲”,不斷開拓創新。從市民政局獲悉,針對多數老人“養老不離家”的需求,聚焦居家老年人“急難愁盼”,目前天津已構建“三補貼十服務”分層、梯次供給模式,努力讓津城老年人更健康、幸福,快樂享老。今年,還將有更加優質的養老服務走近老人身邊。

  “三補貼”是指困難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補貼、護理補貼和高齡津貼。包括:兜底式養老服務補貼,聚焦經濟困難的65歲以上低保、低保邊緣戶和優撫對象,對失能等級達中、重和完全失能的老年人給予現金補貼;基礎式養老護理補貼,聚焦身體失能的65歲以上低保、低保邊緣戶和優撫對象,對應中、重和完全失能等級,給予現金補貼。此外,還有普惠式高齡津貼,著眼增強老年人福祉,區分年齡段給予現金補貼。

  “十服務”主要是聚焦老年人原居養老服務需求,打造“三邊”(身邊、家邊、床邊)“四不離”(不離家、不離親、不離熟悉的環境、不離熟悉的朋友)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包括:社區嵌入式服務、拓展照料中心服務、開展困難老年人集中照護服務、創新家庭養老床位服務、引入長期照護服務、推廣適老化改造服務、落地老年人助餐服務、賦能失能家庭照護服務、推進探訪關愛服務、激活助老志願服務。

  “今年,有關養老的任務清單也已經敲定。”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趙康建介紹,一是進一步優化“智能+養老”,依托市級養老服務平臺,打造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需求與供給相對接、設施與服務相配套的智能服務網絡。二是進一步優化“嵌入+養老”,新建社區型養老服務綜合體(農村幸福院)30個,提高養老設施覆蓋率;打造老年人認知障礙照護專區10個,提供有針對性的篩查和康復服務,滿足老年人多樣化、有品質的養老需求。同時打造智慧化養老服務綜合體(養老院)10個,設置智慧服務場景,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養老服務。

  “我們還將開展失能老人家庭照護者培訓,提昇居家中重度失能老年人的照護水平。在全市老人家食堂中選擇硬件好、服務優的點位,打造具備明廚亮灶、集中堂食、個性化送餐、網絡服務等功能的示范型老人家食堂,不斷提昇老年人用餐滿意度。”趙康建說。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