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現代都市型農業昇級版——天津代表委員共話鄉村振興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張清 韓雯 孟若冰 姜凝 編輯:李梓涵 2025-03-11 07:21:00

內容提要:今年全國兩會上,鄉村振興議題又一次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圍繞『著力抓好「三農」工作,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目標,來自天津的代表委員結合基層調研成果,從科技創新、產業昇級、人纔培育、文化賦能等多維度建言獻策,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新動能。

中國式現代化,鄉村振興是個大課題。

今年2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正式發布,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第13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

今年全國兩會上,鄉村振興議題又一次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圍繞『著力抓好「三農」工作,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目標,來自天津的代表委員結合基層調研成果,從科技創新、產業昇級、人纔培育、文化賦能等多維度建言獻策,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新動能。

全國人大代表楊寶玲:

打造胡張莊特色文旅IP 最大限度促進農民增收

『胡張莊發展的歷史使命,激勵我砥礪奮進;胡張莊鄉親的信任期盼,鞭策我勇往直前。』過去一年,全國人大代表,東麗區華明街道胡張莊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黨支部書記、理事長楊寶玲始終奔跑在推進胡張莊全面振興的道路上。

去年,胡張莊村引入陽光玫瑰、克倫生、妮娜皇後等葡萄新品種,得到市場的高度認可,一年下來,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900萬元。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讓楊寶玲乾勁滿滿。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年接著一年乾,將胡張莊村建設成為天津市城郊的花園、果園和樂園是我們的最終目標。』楊寶玲說,去年年底,胡張莊村在原有41個葡萄大棚的基礎上,又新建了26個大棚,持續在優化農業生產服務、促進農民增產增收上下功夫的同時,也在積極穩妥推進農創市集等規劃設計和施工建設。

『目前,村史館主體結構基本完工,組合式舞臺、開放式市集等即將開工建設,計劃於今年5月投入使用。』楊寶玲介紹,農創市集及村史館建成後,將全方位展現胡張莊村歷史文化、民俗風情、鄉賢名人及發展歷程,延伸葡萄等農產品銷售鏈,進一步集聚文旅優勢,形成具有胡張莊特色的文旅IP,最大限度地促進農民增收,以產業創新和三產融合,推進胡張莊的全面振興。

全國政協委員張志軍:

建設縣域共享農產品加工中心 助力產業昇級換代

『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做足增值環節,推動鄉村產業昇級換代,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現實選擇。』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農業科學院農產品保鮮與加工技術研究所所長張志軍認為,在當前大背景下,建設縣域共享農產品加工中心具有較高的現實可行性,這一模式能夠有效解決農產品加工環節分散、效率低、成本高等問題,既可降低中小企業設備投資成本,又可快速響應預制菜、功能性食品等新賽道需求。

張志軍提出,可根據區域農業特色,制定3至5年建設規劃,明確加工中心區域布局、功能定位等,建立『政府+企業+農戶』協同機制,政府負責土地、基建、政策支持、監管與協調,企業負責設備投資和運營管理,農戶以土地或原料入股,分享加工利潤。同時,強化技術賦能,研發新型加工技術及高附加值產品,應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建設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設備共享、訂單分配、品質統一管控和可追溯。

『還可在共享平臺實現從「傳統加工」向「科技驅動」轉型,促進中心成為縣域農業現代化的核心引擎。建立企業付費的共享租賃機制和數字化平臺訂單智能分配機制,降低運營成本。構建科技成果開發示范前移加快成果轉化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成果獎勵、股權激勵等機制,使研發團隊深度參與共享加工中心的運營,農民以土地或原料入股,分享加工利潤等。此外,可引導現有加工企業開放閑置產能,將企業廠房劃分為自用區和共享區,共享區配備獨立設備和管理系統,提供技術培訓,提昇整體加工水平。』張志軍說。

全國政協委員陳中紅:

做強農產品品牌 賦能鄉村振興昇級

『走好品牌強農之路,纔能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底氣足起來。』作為常年與農產品打交道的企業負責人,全國政協委員、宜墾(天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中紅深知品牌在農產品營銷中的作用。她說,乘著品牌的東風,特色農產品可以走進更廣闊的市場,步入更多消費者的視野。

以一域探索為全國提供經驗樣板。陳中紅介紹,近年來,天津高度重視農業品牌體系的建設,以打造本地優質品牌農產品為抓手,形成地方農產品知名度提高、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良性循環。從2020年開始開展『津農精品』品牌認定,截至目前,已累計認定了225個『津農精品』品牌,這些『津農精品』覆蓋全區域、全品類、全產業鏈,銷售額已連續兩年突破百億元大關。『做強農產品品牌,是昇級鄉村振興和推動農村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路徑,也是助力美麗鄉村發展,實現農村富裕、農業強盛、農民幸福的多贏之舉。』陳中紅說。

『緊抓地方特色產業、特色產品,有利於促進生產要素更合理配置,催生新業態、發展新模式、拓展新領域、創造新需求,從而加快農業轉型昇級的步伐,推動鄉村產業興旺。』針對調研中發現的一些涉農地區還是存在品牌意識淡薄、資金短缺、人纔支橕不強等問題,陳中紅建議,政府出臺政策,引導扶持長效的投融資機制,為品牌特色農業戰略的實施提供一個保障。搭建營銷平臺,加強市場宣傳和營銷,政策支持建立特色農產品品牌聯盟,在這個特色農產品品牌聯盟平臺上,打出不同級別『組合拳』,既規避地區農產品同質化的競爭,同時也更加突出了地方產業特色。

『品牌強農,關鍵還得靠人。』陳中紅希望國家對從農村走出去的大學生返鄉創業給予政策扶持和支持,建立農村大學生人纔庫,把專業大學生的優勢整合好,發揮作用,『這些大學生更熟悉本地的特產特色,他們會更快地將農產品品牌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利用好,帶領鄉村、鄉親增收致富,為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班立桐:

因地制宜發展縣域經濟 推動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抓好『三農』工作,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我們將以因地制宜發展縣域經濟為抓手,推動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繼續致力於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助力鄉村振興新征程。』全國政協委員、天津農學院農學與資源環境學院教授班立桐表示。

『我們積極助力我市薊州區和對口支援地甘肅省武威市鄉村特色優勢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對香菇、平菇等食用菌生長開展技術服務指導,切實幫當地解決了實際問題。』班立桐說。縣域經濟是鄉村全面振興與新型城鎮化有機結合的重要載體,要因地制宜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針對產業發展技術瓶頸,班立桐團隊開展科研攻關與成果轉化,幫助薊州區以及武威市的古浪縣和天祝藏族自治縣菇農解決了品類單一等食用菌關鍵技術難題,在食用菌栽培、科研創新及市場拓展等方面貢獻了前沿技術,助力當地食用菌產業得到蓬勃發展,品種也逐漸增多,使之成為帶動當地民眾增收致富和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動能。

班立桐表示,下一步,要繼續通過技術革新,提昇農業生產效能,提高農技推廣實效,增加農民收入;充分發揮教育、科技、人纔的優勢,開展好東西部協作、技術幫扶工作,加強對植保無人機等智慧農業技術應用場景操作人員的專業技術培訓,培養更多新時代『三農』人纔,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建設農業強國貢獻力量。(記者 張清 韓雯 孟若冰 姜凝)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