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天津將建設四處未來產業先導區,其中,濱海高新區重點發展腦機接口產業。31日,坐落在濱海高新區的腦機海河實驗室研發的一項新技術獲評中關村論壇年會創新成果。
31日發布的腦機接口十大創新成果中,腦機海河實驗室聯合清華大學開發的雙環路新技術,成功入選。以往的腦機接口技術,是用機器來捕捉大腦的意圖,從而做出相應的行為。而雙環路,增加了大腦學習機器的過程,可以根據機器運行狀態,來調整腦電信號。這款腦控機器手指,主要幫助腦卒中等患者進行抓握,使用『雙環路』系統後,大腦能夠接收機器的抓握信息,如果抓得不准、或者握力不夠,也會調整腦電活動,再給到機器。
腦機接口,也是天津正在全力發展的未來產業之一。最近,市工信局發布了4個未來產業先導區,依托坐落在區域裡的腦機海河實驗室,濱海高新區就成為腦機接口先導區。像雙環路這樣的前沿技術,從研發到小試中試,需要大量資金,單靠實驗室的力量,很難完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借助兩重政策,今年初,屬地濱海高新區,幫助腦機海河實驗室,向國家申請了9200萬元的超長期國債。同時,濱海高新區也設立創投基金,初期出資2億元,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注入。在31日舉行的腦機接口創新發展與應用論壇上,參會的企業和金融機構,也圍繞著金融支持腦機接口發展,進行了探討。
為了支持未來產業發展,去年,國務院國資委啟動了未來產業啟航行動,由央企國企,根據自身的主導產業,承擔起卡脖子技術的攻關任務。中國電子就負責腦機接口產業,中國電子旗下的中電雲腦,就坐落在濱海高新區,(下標題)最近,由他們聯合天津大學等單位,共同開發的第二代腦電采集芯片,正在進行最後的測試,也將用在雙環路新技術上。
在31日的論壇上,由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中電雲腦等50多家單位,聯合編寫的腦機接口行業標准,也正式發布。眼下,濱海高新區制定了腦機接口專項方案,圍繞腦機海河實驗室重點成果,以及中電雲腦等龍頭企業,吸引上下游企業入駐,並在華苑打造了1萬平方米的承接載體。
在31日的論壇上,京津兩地科技部門結合產業發展,探討相應的支持方案。天津也正在謀劃出臺推動腦機接口發展的培育計劃。(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