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節到來之際,本市各社區紛紛行動起來, 引導廣大居民通過文明、環保的方式祭奠逝者。
為響應文明祭掃的號召,共建美麗社區。紅橋區芥園街道河濱花苑社區近日舉辦了“竹韻寄哀思、巧手繪文明”文明祭掃活動。帶領社區群眾將對親人的思念用傳統技藝親手編織出來,用文明,綠色,環保的方式抒發情懷。
活動現場,非遺竹編傳承人李師傅帶領居民穿篾條,細密的竹絲在他的巧手下漸次成型。居民們一步一步地認真跟隨,社區志願者則一旁協助和指導。與傳統祭奠場景不同,這裡不見紙灰飛揚,但見竹藝生香。居民王先生提著剛編好的竹籃說:“往年買紙錢總擔心安全隱患,今年這竹籃能循環用,還學了手藝,這纔是天津人該傳承的‘老禮兒’!”
在老師的指導下,居民紛紛完成並展示自己的作品。優秀作品將會放在社區的作品展示牆中展示。這些作品既是文明祭奠的實物教材,更是社區環境提昇的‘活景觀’。河濱花苑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劉楚琦表示,河濱花苑社區持續推動“文明有禮天津人”創建活動,做好環境美化,文明祭掃等方面的工作,讓居民在傳承中凝聚文明共識,為提昇城市生活的文明程度和城市溫度做貢獻。
東麗區新城社區近日開展了“追思清明、情滿社區”清明節文明祭掃倡議宣傳活動,吸引了眾多居民積極參與,在社區內營造出文明和諧的節日氛圍。

活動現場,社區工作人員與志願者們熱情地向過往居民發放精心制作的文明祭掃倡議書和宣傳手冊。手冊中不僅詳細介紹了鮮花祭掃、網絡祭掃等新型綠色祭掃方式,還闡述了傳統祭掃陋習帶來的環境污染和安全隱患,讓居民們對文明祭掃有了更為全面深入的認識。
此次活動的開展,得到了社區居民的廣泛認可和好評。居民們紛紛表示,將積極響應文明祭掃倡議,摒棄焚燒紙錢、燃放鞭炮等傳統陋習,以文明、環保的方式緬懷先人。
在清明節來臨之際,東麗區金鍾街道溪水灣第二社區聯合相關企業共同開展了“文明祭掃,綠色清明”黨建聯建活動。活動當天,在社區廣場設置了文明祭掃宣傳展覽區,通過擺放展板、懸掛橫幅、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社區志願者向過往居民和商戶展示傳統祭掃習俗的演變、文明祭掃的重要意義以及不文明祭掃行為的危害等內容。現場還安排了工作人員進行講解,解答居民和商戶的疑問,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祭掃觀念。
(記者 張家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