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全產業鏈提昇小站稻發展水平,清明時節,小站稻新品種『天優619』開始大面積育秧。
這兩天,在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種子處理車間內,小站稻新品種——『天優619』,經過去除雜質、出芽率實驗,開始進行大面積育秧,一個多月後,就將在西青、寧河、寶坻等區推廣種植。這一品種,是今年春天,剛剛從海南南繁基地繁育回來的。新品種實現了在天津稻麥輪作的模式,小麥豐收後,6月底,水稻在麥田裡插秧,相比其它品種,生長周期縮短了近一個月,剛好趕上天津雨季,讓節水量達到了30%。
東麗辦公桌的這張照片,就是20年前她和袁隆平在寧河小站稻田裡拍攝的。東麗,從博士畢業後就跟隨袁隆平院士,從事水稻育種工作。新品種就是她帶著團隊,經過了八年時間培育的。每年清明時節,小站稻開始育秧,也是他們最忙的時候。國家粳稻中心的前身是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袁隆平曾出任這裡的第一任首席科學家,並根據天津特點,提出節水型水稻育種的科研攻關方向。
今年,全市小站稻種植面積預計在80萬畝以上。天津以建設全國優質水稻高質量發展引領區為目標,新品種小站稻也將在北京、河北、江蘇、東北等地進行推廣。(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