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以創新引領制造業轉型昇級,教育部牽頭成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天津大學等20多所高校入選,圍繞龍頭企業需求,對接相關院校成果,通過科技創新持續增強產業鏈韌性,夯實制造業根基。
上汽時代是上汽集團與寧德時代共同投資設立的一家企業,專門從事動力電池系統的研發生產。隨著國內風電、新能源車充換電站等應用市場不斷增加,企業也准備從汽車動力電池領域,開發儲能電池的業務。
以往,上汽時代主要和復旦、上海交大兩所高校,在動力電池領域進行合作。而儲能電池,還需要和電網的配合技術。圍繞上汽時代這樣科技型龍頭企業的需求,調動全國高校資源進行匹配,去年9月,教育部成立了技術轉移轉化中心,遴選了清華、浙大、天大等20多所高校,由各省市科技、工信部門收集重點企業需求,形成清單,與相關高校的研發成果展開對接。天津大學國家儲能技術平臺的副教授李超,就帶著團隊參與到上汽時代的新業務中來。團隊派人常駐上汽,花了半年多時間,將企業的魔方電池進行昇級,相當於一個智能充電寶,它可以將風電等清潔能源存在這裡,再供應給用戶,解決現有電網無法存儲的問題。
包括這項業務在內,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成立半年以來,已經達成了近30項合作,其中,南京大學合成生物、北航的可持續航空燃料技術,都在天津企業進行落地轉化。同時,李超團隊也針對京津冀地區風電、特高壓工程等場景需求,儲備了儲能電池安全運營、智能電網維護等十多項技術。推動更多京津冀成果在三地轉化落地,在剛剛結束的中關村論壇年會上,天開園還與中關村發展集團等12家單位,達成合作,結合三地產業需求,提供相應科研成果,將高校技術盡快應用在產業昇級中,服務夯實制造業根基。目前,清華大學新材料團隊孵化的智清未來、中國科學院孵化的渤科新瑞等企業,都已經在天開園實現產業化。(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