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圍繞共建的六條產業鏈,京津冀三地知識產權部門挖掘各自的專利資源,通過對接會,推送給有需求的企業,推動更多成果在區域內轉化,提昇產業鏈韌性。
北京企業和天津高校的這次成功『牽手』,得益於今年初京津冀知識產權部門,聯合出臺的專利轉化運用專項方案。從去年開始,教育部在全國高校持續推進科技成果賦權改革,進一步激發了研究人員轉化的積極性,三地也儲備出不少成果。為了進一步盤活這些存量資源,提昇產業鏈的韌性,京津冀知識產權部門聯合教委,按照三地共同打造的六條產業鏈,對這些專利技術進行分類,並同步在京津冀的產權交易平臺上進行更新。除了線上展示外,還會定期組織產業鏈的對接活動。
每場對接會,三地知識產權局也會定向收集鏈上企業需求,有針對性的邀請相關高校參加。在二月份舉行的生物醫藥對接專場上,來自北京的科創板上市企業鍵凱科技,就看中了天津醫科大學賀慧寧教授團隊的成果。天津醫科大學在成果賦權改革中,將收益的八成,都給予研發團隊自己分配,也激發了大家轉化的動力。賀慧寧教授多年在抗腫瘤藥物領域進行攻關,積累了不少成果,通過參加對接會,與鍵凱科技達成了1460萬的專利轉讓合作,其中八成收益都由她進行分配。
促進更多三地專利技術,在天開園應用。通過知識產權等部門的撮合對接,天開園已經和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河北工業大學等十幾所京冀高校的技術轉移中心,都建立起了合作關系,定期組織項目路演,一季度吸引了大模型、新材料、生物醫藥等近十個團隊,攜帶專利成果,在天開園創業轉化。天開園還邀請了京津冀的二十多家知識產權評估、金融等機構入駐辦公,服務三地科技成果加速落地。(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