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責任與使命。我們這代人有幸參軍報國、奔赴前線,挺起了軍人的鋼鐵脊梁;如今年青一代正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肩負著嶄新的歷史使命。某種程度上,接力棒已經傳遞到新一代手中。希望他們既能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紅色基因和我們的優良傳統,又能立足新時代要求,不斷創新進取,作出屬於這個時代的貢獻。
——這是一等戰功榮立者胡國橋大校,在南開大學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責任、使命與傳承時的動情回答。
4月14日,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天津市大中小學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暨4·15國家安全教育英雄專題報告會,在南開大學八裡臺校區學生活動中心舉行。一等戰功榮立者胡國橋大校以“為祖國而戰”為題,為全市500餘名師生代表帶來一堂震撼人心的愛國主義思政課。到達現場的還有一等戰功榮立者姚慶和、王高銀、王自焰、劉莊,二等戰功榮立者劉樹洪。
親身經歷再現衛國壯舉
當6位一等戰功、二等戰功榮立者,身穿軍裝進入南開大學八裡臺校區學生活動中心禮堂時,一瞬間,來自全市各區教育局、各高校、各中小學師生的500多名代表,報以熱烈掌聲。
“為祖國而戰,就要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與黨和人民的需要緊緊結合在一起,站在祖國需要的最前沿。”胡國橋大校通過影像史料與親身經歷,還原了血與火交織的戰場圖景,生動再現了先烈浴血衛國的英雄壯舉。
“出發之前,我們每個即將參戰的學員,都在宿捨裡寫下了一份特殊的思想匯報。實際上我們知道這裡面意味深長,像我們都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寫下了最後一句話:‘親愛的爸爸媽媽,當你們看到這封信時,兒子已經為國捐軀了,請你們不要傷心,不要難過。’我們的同學寫下了這份特殊的思想匯報,或者是叫遺書,奔赴戰場再也沒有回來。”
“戰斗打響之後,小戰士跟我們一樣衝出洞口,向敵人投彈射擊,但是一發炮彈在他身邊爆炸,他被掀翻在地,當戰友們把他抱在懷裡時,看見他整個前胸都被炸開,鮮血滿身,熱熱的、燙燙的,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嘴一張一張,還想說什麼,卻什麼也說不出來……就這樣犧牲了。”
“有一位年齡最小的戰士,他是突擊隊員,戰斗中他一馬當先,衝鋒在前,後來為了搶救戰友光榮犧牲。在衝擊出發陣地的草叢裡,看到了他留下的一份入黨申請書和兩元錢黨費,當時津貼只有4元錢,他寫到,這兩元錢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黨費……”
在近90分鍾的報告裡,從“戰士用煙盒、罐頭盒傳遞家書”的戰地溫情,到“堅守166高地絕不後退”的鐵血誓言,鮮活的歷史細節讓臺下師生屏息凝神,許多人眼含熱淚——為那時的他們,走向戰場的決然而激情澎湃,為守住陣地的壯烈犧牲而痛心不已。“為祖國而戰!”胡國橋大校鏗鏘復述的戰場口號,引發了現場經久不息的掌聲。
肖像畫裡滿含崇高敬意
“我們驕傲地說,身後就是祖國;我們十幾歲、二十幾歲的生命和人民的幸福緊緊地連接在一起。”面對臺下的大學生們,胡國橋大校說,在前線時,自己感到非常自豪。這樣的“硬氣”,也因為自己身後有無數的人,包括親人們都在看著他們。“為祖國而戰,就要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與黨和人民的需要緊緊結合在一起,站在祖國需要的最前沿。”
胡國橋大校向全體師生介紹了到場的其他5位戰士。劉莊,在一次執行排雷任務的時候,負了重傷。雙腿經過了六次手術,五次截肢,鋼鋸條都用斷了13根,從出發之前的一米八幾的大個子回來之後成為不到一米的英雄戰士;姚慶和,與一線戰士並肩戰斗,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戰場最前沿;王高銀,衝鋒在前,撤退在後,打退了敵人多次的進攻,畫像曾印在掛歷上;全國自強模范劉樹洪,在戰爭中失去一條腿,但他從班長到組長,從指揮員到全國自強模范,前進的腳步更加有力;王自焰,曾作為首席引導師,親自發射3枚導彈,一舉擊落了侵入我國領空的偵查作戰兩用機。
從在輪椅上被抬上臺,到六位戰斗功臣並排站立,向臺下敬禮,現場的掌聲如潮水一般。來自南開大學的6名退伍大學生向胡國橋、姚慶和、王高銀、王自焰、劉樹洪、劉莊6位參戰英雄獻花。天津美術學院的同學們還精心為他們繪制了肖像畫,老戰士們堅毅的眼神與胸前的軍功章相映生輝,用藝術語言詮釋新時代青年的崇高敬意。
現場,由天津市學校原創思政藝術作品創作中心(天津美術學院)編繪出版的《藝心鑄盾——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通識課》一書正式發布,胡國橋大校等6位功臣為各高校代表贈送該書。
天津市學聯宣講團成員、南開大學文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魏昊宇深受震撼。她說:“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一代,我們一定牢記先輩們的犧牲和付出,以自己專業所長在未來繼續講好中國故事,講好英雄故事,把英雄精神傳播給身邊更多人。”退伍大學生、南開大學金融學院2023級碩士生周欻說:“退伍不褪色,我會永葆軍人本色,以英雄模范為榜樣,砥礪前行、不負韶華”。天津美術學院2023級版畫系碩士生王子玥說:“是英雄前輩們用熱血和生命為我們築起和平的堡壘,未來我也希望用版畫這門獨特的藝術語言,刻畫英雄形象,傳承英雄精神。”
寶貴體驗與學子共勉
“做出人生選擇 更需努力拼搏”

報告會上,巡講團以自己在沙場上的寶貴體驗與各位學子共勉,激勵他們在未來的征途中滿懷壯志,敢於肩負重任,樂於貢獻自我,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從大學畢業到2022年退休,我經歷了四十年的軍旅生涯。回首這段歷程,深感有許多體會值得與年青一代分享。”談到本次走進南開大學巡講,胡國橋大校在采訪中對記者說,因為大家同樣是從大學校園走出,從學生身份轉變為職場人的。
“如果青年學子心中能有一個榜樣、一份人生參照,我想會更有裨益。在我們那個年代,能面對面與英雄模范交流的機會不多。”作為過來人,胡國橋大校認為,若能將自己的經歷和感悟與年輕人交流,必定能對學子們產生積極引導。
胡國橋大校介紹說,整個巡講團希望能將自己的人生閱歷與感悟分享給更多年輕同學,願他們的成長之路更加順遂,奮斗歷程更加充實,“待到他們像我們這般退休之年回首往事時,也能為自己的青春感到欣慰與自豪——那段閃著光、發著熱的歲月”。也是基於這樣的初衷,胡國橋大校特別梳理了從大學畢業參軍入伍,尤其是前線作戰的經歷與思考,希望與年輕人交流。
在采訪中,胡國橋大校表示,自己有三點體會,想傳遞給年輕人。他認為,人生選擇至關重要,做出選擇後更需要努力拼搏。在胡國橋大校看來,平臺和機遇只是起點,成功離不開不懈奮斗、持續學習和自我超越。奮斗路上必須做好奉獻與犧牲的准備,許多事業都需要長期積累、持續奮斗,絕非一蹴而就,“這種人生道路的選擇智慧、拼搏精神以及堅守初心的態度,還有甘於奉獻的思想境界,都值得傳承弘揚”。
系列行動全面啟動
英模代表巡講團將走進10餘所高校
本次活動由天津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兩委主辦,天津市學校愛國主義教育聯盟(南開大學)、天津市學校原創思政藝術作品創作中心(天津美術學院)和天津市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題教室(天津濱海汽車工程職業學院)聯合承辦。
據悉,國家安全教育系列行動已全面啟動,自4月15日起,由胡國橋大校等英模代表組成的巡講團將走進天津10餘所高校,進一步深化總體國家安全教育,引導廣大學生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凝聚起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青春力量。
記者 單煒煒 王軼斐 攝影 宗琪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