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在人工智能產業蓬勃發展的浪潮中,一家本市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憑借創新浸沒液冷智算一體化解決方案,在行業內嶄露頭角。然而,在企業發展中,屢次遭遇資金短缺的瓶頸。關鍵時刻,天津中小企業信用融資擔保公司伸出援手,助力企業走出困境,實現快速發展。來聽記者董朗的報道:
走進位於南開區宜賓道的天津提爾科技有限公司,幾臺大型數據中心正在高速運轉。仔細觀察,所有元器件都浸泡在液體中。這是公司自主研發的浸沒液冷智算一體化解決方案,與傳統風冷相比,提爾科技的產品能節省8成以上機房樓空間和5成以上電耗。財務總監蔡曉利說:
(錄音:我們一季度完成了收入4000萬,還有6000萬的在手訂單。客戶有重慶的政府平臺公司、河北電信,都是這種國央企、三大運營商、政府平臺公司。)
提爾科技成立於2019年,當時人工智能產業方興未艾,液冷技術也處於發展初期。團隊看准這一領域,與天津商業大學開展產學研合作。幾年後,成功研發冷卻液和液體控制算法,可根據客戶需求,定制全套液冷數據服務器。
2024年,公司訂單不斷增長,面對產品推廣、產能擴張等需求,團隊希望通過銀行貸款彌補資金缺口。但是,由於前期研發投入巨大,公司資產負債率已經超過80%,蔡曉利說,這已經不符合貸款條件:
(錄音:有的銀行要求60%,有的銀行要求70%,我們沒有可能再拿到銀行貸款。創始人自己家的財產,都已經抵押給銀行了。我也拿自己的一套房子抵押去給公司貸款,當時特別得焦慮。)
就在束手無策的時候,提爾科技結識了市擔保公司。很快,融資業務部一部部長李雅哲來到企業調研。他發現,雖然負債率較高,但是企業的技術和產品正站在行業“風口”,有著較好的發展前景,更關鍵的是,這支創業團隊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錄音:他們在2019年先於人工智能算力大爆發的時間點,在布局這件事,他們不斷地改進與打磨,自掏腰包完善模型,那幾年基本上也是沒有收入的,就從這點也能看出來,團隊對做這件事信念還是比較堅定的。)
沒過多久,市擔保公司為企業提供了一筆1千萬元的擔保貸款。這筆雪中送炭的資金,讓企業有了更大的底氣承接客戶訂單。2024年,企業完成1.5億元營收,相比2023年1700萬元營收,實現大幅增長。
進入2025年,受到全球算力芯片供應鏈市場變化影響,提爾科技需要緊急采購儲備一批算力設備,可當時企業又遇到資金缺口。眼看著購買窗口期只有一周時間,抱著試試看的心情,蔡曉利再次聯系市擔保公司。沒想到,僅用5天時間,又一筆1千萬元的擔保貸款,打入了企業賬戶。蔡曉利感慨地說,這已經不是簡單的資金支持:
(錄音:如果我第一批預付款我打不進去,以後我就絕沒有可能再拿他任何的貨!市擔保公司給了我們“1”,日後我就可以基於“1”有很多的“0”。)
今年一季度,市擔保公司共為近800家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超過12億元,各項指標與去年同期相比穩中有昇,實現“開門紅”。市擔保公司董事長楊東祥表示,將充分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作用,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錄音:持續深化“津種子”企業培育計劃,幫助更多技術新、潛力大的民營中小微企業走上“小昇規、規成精、精上市”的發展路徑。發揮市級再擔保業務職能作用,推出“再擔科創保”產品,助力民營中小微企業發展壯大、做優做強,為推動天津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記者董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