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4月28日,天津港保稅區“技術造物 創引未來”生物制造產業新聞發布會在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舉辦。活動中,《天津港保稅區推動生物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和《天津港保稅區關於支持生物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乾政策》(以下簡稱“生物制造十條”)正式發布。國投生物制造創新研究院、瑞普生物、渤化集團、天工生物、海河基金、臨港基金、天士力資本、中科創星等龍頭企業、金融機構負責同志共聚一堂,共話生物制造產業創新發展。

生物制造產業是綠色先進生產力代表,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生物制造等未來產業。天津市已印發加快合成生物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保稅區按照全市工作部署全力打造生物制造先導區。

本次新聞發布會旨在全面展現保稅區生物制造產業在創新策源、成果產業化、空間布局、人纔支橕、標志性項目等方面的先發優勢,全力推動生物制造創新成果產業化應用實踐,促進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加快落地,將生物制造產業打造成為區域經濟階躍式發展的綠色引擎。
新聞發布會上,保稅區黨委常委、管委會副主任付斌發布了《行動方案》,系統介紹了保稅區發展生物制造產業總體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行動方案》以推動生物制造創新成果產業化應用實踐為主線,因地制宜持續構建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型生產關系,重點聚焦創新策源地、孵化轉化高地和創新生態三項重點任務,並提出兩個階段性目標:即到2027年,“空港科技研發區、臨港規模生產區”基本建成,形成初具規模的“生物制造+”和“+生物制造”兩大產業體系,育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制造標志性項目;到2030年,基本建成全球研發引領、創新轉化活躍、產業主體蓬勃發展、首創性制度示范、產業生態健全完備的生物制造產業發展格局,成為支橕保稅區高質量持續發展的關鍵力量。
保稅區科技局局長馬力詳細介紹了保稅區《生物制造十條》具體內容,圍繞生物制造產業發展特質和重點,以提昇生物制造產業創新研發能力、加強生物制造產業主體培育、支持生物制造產業生態建設為主要抓手,在強化研發投入、支持企業研發成果本地轉化、支持設立全國性研發總部、支持引進生物制造高層次人纔、完善生物制造產業配套、提昇金融支橕效能等方面形成具體支持舉措,對企業支持金額最高達到1.5億元,政策驅動生物制造產業向新發展。
保稅區科技局副局長尤大鵬圍繞保稅區生物制造產業發展歷程、比較優勢、發展現狀、產業規劃和遠景目標進行重點介紹,明確進一步加快“生物制造先導區”建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布局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全力打造形成生物制造產業創新策源集聚、科技成果孵化產業化高效、創新要素自由流動的百億級產業集群。


活動中,12個生物制造標志性項目落地和技術成果轉化項目集中簽約,進一步構築產業先發優勢,實現技術創新和龍頭帶動雙輪驅動,加速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布局生物制造標志性項目,臨港控股與怡和生物、瑞合生物、瑞普生物3家單位簽署合作協議,涉及健康糖、骨化二醇、菌絲蛋白產業化項目。其中,怡和生物以淀粉和淀粉糖為原料,生產塔格糖、阿洛酮糖、甘露糖等天然健康糖,目前已累計申請發明專利56項,國際專利32項。瑞合生物的骨化二醇項目,已實現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從源頭生物合成骨化二醇系列產品的工藝突破,將全面打破國際頭部企業壟斷地位。瑞普生物的菌絲蛋白,營養價值優於傳統肉類,應用場景廣泛、市場潛力巨大。
天保控股與國投生物制造創新研究院簽署研發總部項目合作協議,共同致力於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動生物制造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產業化。國投集團是國務院國資委培育發展生物技術產業牽頭單位,投資60億元在保稅區成立國投創新院,支持?制劑、氨基酸、營養食品添加劑等合成生物學科研成果轉化落地,賦能天津搶佔生物制造產業新賽道。天保控股與中合基因、恆海開物、禾潤生物3家單位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推動DNA合成儀、L-阿拉伯糖產業化、生物制造中試服務平臺項目開發。中合基因是以?促DNA生物合成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已完成近億元融資。禾潤生物是生物制造領域CDMO企業,企業專注於氨基酸、?制劑等核心技術研發與服務。
圍繞技術成果轉移轉化,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合成生物學海河實驗室、天津科技大學分別與瑞合生物、國合公司、天津藥物研究院、狗不理集團、禾潤生物5家單位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推動技術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截至目前,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已與瑞普生物、力生制藥、藥研院等天津市本地企業在活性維生素D3、菌絲蛋白、肝素、鹼基編輯器等技術合作12項,合同交易額近8000萬元。
低碳合成工程生物學全國重點實驗主任張以恆研究員以“生物制造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和機遇”為題深度分享,全面剖析生物制造產業在化工、食品、醫藥等領域最新技術創新成果,以及未來市場發展機遇。
在下午舉行的項目路演環節,吸引天津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的7個生物創新項目代表進行報告,彰顯在底盤細胞、發酵制備等關鍵領域技術突破與產業轉化潛力。
(津雲新聞記者 趙穎妍 攝影 劉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