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相約上合,綻放津彩。29日的上合成果,繼續來看陝西楊凌示范區的上合組織農業示范基地,積極探索國際合作新模式,服務上合組織國家推進農業現代化。
2020年10月,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正式成立,為了給來自乾旱、半乾旱地區/國家的農業專家准備培訓所需要的場地,楊凌先後在境內外建設了20個實訓基地。這片火龍果大棚,就是其中之一,佔地200畝的火龍果種植基地,日常管理維護的工作人員,只需要1人。
這位直播講課的火龍果種植戶,就是大棚的負責人王艷。她還有另外一個身份,上合農業示范基地的培訓導師。她的學生來自哈薩克斯坦、斯裡蘭卡等十幾個國家,講課的內容,不僅有火龍果的種植技術,還有節水灌溉,智慧農場等多個環節。
20個實訓基地裡,集成了1000多項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在上合組織國家中,不少國家的農業發展受到乾旱缺水等因素制約,根據這些國家氣候特點,實訓基地設計了不同類型的溫室,開展線下培訓、示范推廣。5年時間裡,基地培訓上合組織國家農業官員和農業技術人員超過了2000名,推動100多項農業科學技術在上合組織國家應用。(津雲新聞編輯張麒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