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在第135個國際勞動節到來之際,剛剛獲評全國勞動模范的國網天津電纜公司電纜運檢第四中心運檢四班班長張華和往年一樣,帶領班組成員在天津延吉道220千伏電纜隧道開展特巡,用勞動“迎接”勞動者的節日。

“考慮到節後氣溫攀昇,電網負荷會增長很快,我們提前對電纜隧道內各類傳感器再做一次特巡,確保數字孿生系統可以實時掌握隧道狀態,為迎峰度夏做好准備。”張華介紹。

十六米深的地下電纜通道,沒有旖旎春色,只有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條條“城市動脈”和巡視隊員們回蕩悠長的腳步聲。張華帶領大家仔細檢查所有傳感監測設備,盤查滅火器壓力值是否正常。
“大家檢查的時候要多用心,一定讓設備以最佳狀態迎接夏季大負荷考驗……”
“用心”是同事們聽張華說得最頻繁的詞,也是張華28年職業生涯,從一名普通電纜檢修工,成長為“全國勞模”“創新帶頭人”“金牌教練”的訣竅,更是他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真實寫照。

勤學實乾礪恆心
父親是木匠,外祖父是修表匠,耳濡目染得到“心靈手巧”傳承的張華進入電力系統工作的第一志願,就是“動手能力”要求最強的電纜專業。沒有顯赫的學歷背景,這個不服輸的內蒙古漢子就把所有時間精力用在“學知識 長本領”上,白天他“博眾家之長”,和每位前輩學電纜檢修、試驗、故障查找技能,晚上他就紮在書本裡提昇理論基礎,很快張華就從中級工成長為獨當一面的電纜技師。彼時正是世紀交替,天津城網改造的高峰期,大量架空線路入地,讓張華有了用武之地,也讓他“用心”的潛質在工作中開始“發光發亮”。
一次張華和同事們為開閉站內新投運電纜做試驗,開關櫃內狹小的空間讓試驗電纜終端頭與櫃體之間很難保持足夠試驗距離,過度掰彎電纜又可能損壞終端頭,帶來後期運行隱患。張華開動腦筋,距離不夠,就給電纜終端頭做個“絕緣帽子”。通過查詢資料、設計圖紙、挑選材料,最終設計制作出了電纜耐壓試驗套筒,很快在企業得到廣泛應用,用“小發明”解決工作中的“大難題”。
初嘗創新成果得以推廣的喜悅,張華從此“一發不可收”地走上了“藍領創客”之路,他自學機械加工和電氣焊知識,自費購買機加工設備,每天沈浸在發現問題、設計圖紙、制作模型的創新循環中,很快他從個人“單打獨斗”變為“帶隊攻堅”,先後帶隊研發各類創新成果30餘項,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0項、發明專利9項,十餘項成果在全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中電聯、天津市總工會、天津市知識產權局、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等機構組織的優秀職工技術創新成果評選中獲獎。歷時四年研發的高壓電纜接頭剝切打磨自動化處理機器人在天津地區20個現場實用,完成接頭制作200餘組,剝切精度由1mm提昇至0.4mm,打磨精度一致性提昇90%,效率更是比人工提昇了三倍多,成果獲評全國職工“五小”優秀創新成果,實現了“機器替代人工”,為超大城市數智化電纜網建設注入新質生產力。以張華名字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獲評“天津市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纔創新工作室”。
服務民生踐初心
“電纜是城市動脈,一旦有故障影響面積大,要求我們電纜工‘隨叫隨到’。”張華坦言,當年談戀愛時就和妻子說,自己工作性質很“特殊”,要“隨時待命”,會缺失很多陪伴家人時間。工作28年來,從尋呼機到手機,他從未“斷聯”過,鈴響三聲必接通,電話接通10分鍾內一定在奔赴搶修現場的路上……
2017年8月的一天,張華和同事們趕赴芥園道一處電纜搶修現場,打開工井井蓋一瞬間,大家都被熏得倒退了一個趔趄。由於雨水井外溢,污水倒灌入電纜工井內,再加上盛夏高溫,讓井下產生了大量腐臭有害氣體。雖然經過抽水排風,氣體含量是合格了,但是濃重的異味卻久久揮散不去。想到故障電纜的那頭,連接著上千居民家庭和幾十個重要用電企業,張華沒有絲毫遲疑,毅然帶頭下井,歷經20個小時連續作業,順利完成搶修任務,恢復了電網正常運行方式。
“咱電纜工乾的就是‘上天入地’的活兒,不怕苦、不怕髒、不怕累是基本素質!”從十米高空平臺到地下兩米工井,張華完成了上千次電纜安裝檢修作業,從未發生過一次安全違章和工藝質量問題,成為同事們最信賴的“現場壓艙石”。
作為國網天津電力(電纜同芯脈動)心連心共產黨員服務隊的隊長,張華除了經常“跑斷腿”,還要“磨破嘴”。2021年10月,在天津市錦江路道路周邊開展老舊電纜改造工程期間,由於擔心施工破路影響百姓出行,張華帶隊走訪周邊上百戶居民、商鋪,做好解釋溝通,征集大家意見,設置施工臨時通道。但是在一家臨街肉鋪,張華“碰了釘子”,由於擔心施工揚塵弄髒貨品,老板說什麼也不同意門前施工。張華耐下性子向對方解釋工程重要性,施工期間每隔10米安放噴淋裝置,絕對不會影響商家做生意。最後張華拍胸脯保證:“您放心,乾活兒時有一塊肉弄髒了,我自己掏錢買走,都包了!”看到張華這麼有底氣,老板欣然同意了施工。
“將心比心,咱們乾的是服務百姓的好事,就要把好事辦好,讓百姓叫好。”張華說。
由於積累了多年檢修、運維經驗,張華在每次重大保電活動中都肩負著一線值守的重要責任,從零下38℃的十四屆全國冬運會到零上38℃的夏季達沃斯保電,張華把天津電纜人專業、敬業的精神面貌帶到了祖國邊疆和國際盛會上,得到了兄弟單位和外國友人的交口稱贊。
授業解惑傳匠心
“電纜安裝是個‘良心活’,加工的電纜接頭安全運行幾十年不出問題,就是電纜工人最高的榮譽。”張華經常教導徒弟們,電纜安裝後深埋地下,只有電纜工自己知道是否做到了“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
“想要每次乾完活能心裡有底,踏實睡覺,就要掌握真本事。”張華帶領青年員工一步一個腳印“練本事”,從紮馬步開始練穩底盤,用鉗子每天掐幾百段廢舊鉛絲練手勁,用鋸子鋸幾十片廢舊銅芯練臂力。徒弟們喊他“師傅”的少,喊他“華哥”的多,因為他不僅關心青年人工作生活,更是“實打實”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和創新思維傳授給青年人。
一代工匠一代藝,代代匠人傳匠心。“以前我的師傅們騎自行車、摩托車巡線,我們這代人開車巡線,現在青年人用無人機巡線,時代在變,工作方式在變,但是咱們電纜人恪盡職守、敬業奉獻的責任心始終不變。”張華總是這樣教導青年人。
在張華帶領下,那些曾經“文弱”的大學生都成長為手握城市動脈“手術刀”的電纜醫生,在手臂粗的高壓電纜上“精雕細琢”,在十米高空和城市地下捍衛光明。同時越來越多青年人走上“技能成纔、技能報國”之路。張華連續兩年作為領隊帶領電纜青年蟬聯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賽(電力系統運營與維護賽項)冠軍。2023年,張華作為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電力系統運營與維護賽項)教練組組長,帶領2名青年員工積極備賽,2名員工一舉斬獲國網首枚金牌並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央廣網報道他的事跡《探訪“大國工匠”背後的“良匠之師”》。同年,在張華的帶領下,3名青年骨乾在全國電力行業電力電纜安裝運維職業技能競賽中獲得個人、團體獎項。近年來,張華示范帶動了電纜專業230人通過技能人纔、高技能人纔認定,85人新增中級職稱級以上稱號,15名員工獲得省部級以上榮譽。
用心工作、用心為民、用心育人,回顧28年職業生涯,張華坦言他的諸多榮譽只因比別人多“用心一些”。也正是千千萬萬在城市角落,於黑暗中輸送光明,於寂靜處守護團圓的電力人,“用心”點亮了我們的美好生活。(津雲新聞記者 劉暢 通訊員 郭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