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這個“五一”假期,古文化街持續豐富體驗內容,進一步拓展空間、延長開街時間,打造新的消費場景,讓游客的“流量”變成消費的“增量”。
晚上7點半,海河岸邊,在古文化街親水平臺,天津交響樂團帶來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吸引了近千名游客。“五一”假期,這裡連續5天,會推出不同類型的橋邊音樂匯。今年,市區兩級聯動,還演出舞臺附近,搭建了非遺市集。
非遺市集上,不僅有古文化街的店鋪產品,還聚集了16個區的非遺老字號、文創店等,一共近40家。蘇小諾,是這家文創攤位的設計師,這個假期,他們的新店,剛剛在向南1公裡外的進步橋商圈開業,他也把店鋪裡最受歡迎的筆記本、明信片等文創產品,帶到這個市集上來。
之所以蘇小諾的店,能和這個市集相互聯動,是因為這個“五一”假期,南開區持續拓展古文化街的空間,沿著海河向南,不僅有潞河都運巷,還串聯起仁恆伊勢丹、新世界百貨所在的東馬路商圈,並一直延伸到進步橋。晚上8點半,隨著橋邊音樂會的落幕,潞河都運巷開啟了“魚燈節”的演出。眼下,這條260米的巷子裡,已經聚集了83家商鋪,有20多家都是新調整的。運營企業鯨貝文化,通過對商鋪後臺的數據監測,以及對入店人數和消費轉化率的分析,又去青島、蘇州等地調研,不斷對店鋪和業態進行調整,除了引入葫蘆廬非遺、郁美靜等老字號店鋪,還有網紅奶酪等入駐。不僅從空間上擴展了古文化街的范圍,也將營業時間延長到了11點多。
假期前三天,古文化街共吸引游客超過60萬人。同時,進一步釋放游客消費潛力,南開區還利用多個線上平臺,發布古文化街周邊天佑城、京東mall等商超的優惠信息,吸引游客到店吃飯購物。變打卡景點為刷卡消費。(津雲新聞編輯張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