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天津中心,積極與北京本部和河北分中心展開對接,今年,將合作范圍從高校拓展到孵化器,促進更多成果『京津研發、區域轉化』。
正在忙著搬家的杜吉飛,8年前在北京中關村裡的京儀孵化器裡,創辦了北京共元科技公司。依托多年在北京交通大學的研發積累,他們的絕緣監測儀,放在充電樁和儲能裝置中,能夠及時進行漏電保護,打破了海外產品的長期壟斷。上個月,杜吉飛在天開園注冊了子公司,准備將項目產業化,12日開始搬家。
這個項目的引入,得益於三地攜手推進『京津研發、區域轉化』。去年,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天津中心與北京本部對接,重點和清華大學等北京高校,展開合作。今年,持續拓寬合作領域,天津中心又和孵化器聯盟建立了聯系,55家孵化器的近3000家企業,進入合作清單。與高校團隊不同,這些項目通過前期孵化,相對更加成熟,對產業化需求也更強烈,天開園也特別組建了服務團隊,一人負責5家孵化器,重點圍繞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4個方向,進行深度對接。了解到共元科技的計劃後,負責人王振東第一時間上門推介天開園的政策,同時邀請企業來津實地考察,4月初,成功敲定落戶意向。
為了讓落地企業發展的更好,服務團隊提前就給杜吉飛,對接了濱海高新區新智感知產業園,這裡的公共檢測平臺,可以為共元提供抗振動等相關檢測服務。並在西青區中北汽車工業園,幫著企業了一家生產充電樁的企業。
推動京津冀科技創新協同,今年前四個月,天開園已經通過高校、園區、孵化器等,吸引了20多個北京項目落戶,同時正在推動洽談的項目還有20多個。接下來,技術創新中心還將與北京和河北的中小企業協會等開展合作,持續推進『京津研發 區域轉化』。(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