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端午假期,我市突出『夏日清新 獨愛天津』夏季主題和『粽情天地 嗨啤津夏』端午主題,精心推出140餘項文旅活動,持續推進『引客入津』行動,叫響『河海津韻』城市名片。根據聯通大數據,假期期間,全市共接待游客709.81萬人次,同比增長6.3%;端午假期3天游客花費61.50億元,同比增長11.6%。人均消費866.43元,同比增長5.0%。據攜程數據顯示,酒店訂單量同比增長19%。實現了文旅貢獻值穩中有昇、城市熱度持續攀昇、文旅活躍度不斷提昇和投訴量下降、負面輿情下降的『三昇兩降』目標。
都市漫游與鄉村休閑游相得益彰
『海河之夜』品牌活動精彩上演,以『景區景點』『標志建築』『景觀橋梁』『游船碼頭』『休閑娛樂』『商業點位』『河景飯店』7大類別為線索,全景展示和發布海河沿岸80個文旅商點位,拉動海河夜經濟持續昇溫。橋見海河·邂逅浪漫——橋邊音樂匯端午節專場在天石舫碼頭廣場連演三場,以草原牧歌、國粹芳華、童真童趣為津門夏日注入多元文化活力;每日下午非遺市集同步開啟,十餘項非遺技藝匠心齊聚,讓現場觀眾沈浸式感受文化傳承的溫度,吸引線下8000人次、線上23.2萬人次參與。意大利歌劇《茶花女》以沈浸式演出形式在意風區馬可波羅廣場驚艷首秀,經典詠嘆調在游客耳畔悠揚回蕩。沈浸式演出《日出》再度回歸金街大銅錢廣場,讓觀眾回味民國時期天津往事與風土人情。古文化街宮前廣場的民間花會表演熱鬧非凡,少兒武術、飛叉、重閣會、舞獅、高蹺等『絕活兒』表演酣暢淋漓。端午鄉村田園游亮點滿滿,舉家領略鄉野慢生活成為假期優選。寶坻區潮陽生態農業示范區舉辦首屆『手執青秧繪田園』插秧節;寧河區以『濃情端午·粽游寧河』為主題,在板橋鎮盆罐莊村推出陶瓷市集;在風景秀麗的七裡海區域,精心推出垂釣活動。
非遺體驗與『粽情』游園相映成趣
今年端午與『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時間相近,各區紛紛推出包粽子、掛艾草、點雄黃、結彩繩等傳統民俗體驗活動,以非遺文化體驗、漢服妝造體驗等為核心的『新中式』旅行備受游客追捧。2025天津海河國際龍舟賽暨『體彩杯』天津市全民健身健康運動會龍舟系列賽在海河國泰橋至富民橋水域激情開賽。津南區舉辦的『津彩南望 樂享非遺』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暨京津冀古樂交流展演在天津市時代記憶館景區盛大開幕,25項非遺代表性項目及3項普查項目集體亮相。西青區楊柳青古鎮景區推出『戲悅端午奇幻童話游——楊柳青古鎮端午節主題活動』,涵蓋年畫添福、古典舞蹈、巡游祈福等六大類演藝。武清區南湖·綠博園2025南湖端午龍舟賽,以『激情競渡,文化共融』為主題,統籌設置傳統龍舟競速賽事、特色民俗文化體驗、文旅消費促進活動三大板塊。薊州區舉辦『粽情端午·漢韻華章』端午游園會趣味投壺、『一舉高粽』等傳統游戲,讓游客沈浸式體驗古人雅趣。濱海新區泰達航母主題公園舉辦『夜上津門·焰遇航母』夏日音樂舞臺焰火秀,並同步開放星光市集、親子體驗區及特色水上項目,游客既可體驗夜游航母與主題焰火表演,還能參與軍事文化互動項目、特技表演及海濱休閑娛樂。
演藝演出和沈浸式展覽交相輝映
我市文博場館、劇場演出持續昇溫,沈浸式觀展觀演、互動式看戲看劇精彩不斷,讓眾多觀眾為一場展演奔赴一座城。全市各文藝院團、演藝機構推出京劇《烏龍院》《白蛇傳》《大鬧天宮(含十八羅漢斗悟空)》、舞劇《天鵝湖》、曹禺生命三部曲話劇《原野》、全景沈浸式互動劇場《大真探趙趕鵝》、沈浸式夜游《潛伏風雲》等多元化演出,吸引更多年輕人走進劇場。『2025天津音樂節』之『德奧三傑—京彩三重奏音樂會』,獻上一場別開生面的古典音樂盛宴。端午期間,全市共舉辦營業性演出240場次,票房約222.87萬元(不含大型演唱會)。館團聯動互動、向新而行,天津交響樂團分別在天津博物館、天津自然博物館舉辦了『古弦新韻·童夢津聲』『自然之聲粽情交響』演出活動,讓觀眾樂享津味文化。節日裡,我市文博場館推出《旗裝雅韻——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滿族服飾展》《六合同春——清代後期花鳥畫特展》等展覽38項和主題研學活動56個,深受群眾喜愛。(津雲新聞編輯付勇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