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區以科技+文旅賦能水稻種植 打造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海河傳媒中心廣播新聞部 作者:郭曦然 編輯:付勇鈞 2025-06-14 16:46:29

內容提要:立足小站稻資源優勢,津南區以科技+文旅賦能水稻種植,打造全產業鏈發展格局,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

天津北方網訊:立足小站稻資源優勢,津南區以科技+文旅賦能水稻種植,打造全產業鏈發展格局,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

音頻3分01秒

津南區小站鎮會館村是津南區重要的水稻種植區。眼下,這裡620畝核心區水稻秧苗長勢健壯,葉色濃綠,無人機穿梭於田間,對水稻進行監控管理。同時,位於村頭的天津國際水稻研究院也已經初具規模,市農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付潤亭說:

(錄音:把天津市所有水稻有科研能力的這幾家,我們共同組織搭建產學研平臺。建這個的目的就是天津市的所有的水稻科研資源共享,取長補短,加快天津水稻的育種的發展。我們計劃是建一共是600畝的水稻展示區,育種的對比實驗也在這進行,准備在海河教育園建一個院士協同創新中心,還准備在旁邊建一個體驗館,帶動區域的農文旅產業。)

科技賦能、文旅延伸,不僅讓會館村年產稻米約25萬公斤,也讓村集體年收入從180萬元躍昇至380萬元。依托區內優越的農業條件,津南區聯合本市農業科研機構,不斷優化小站稻種植條件,同時積極改良品種,提昇小站稻產量和品質。津南區農委副主任孫富江說:

(錄音:天津國際水研究院在會館村試驗種植了16個品種,其中天優、619等大面積推廣,其餘在試驗過程中在種植管理環節,津南區建設數字鄉村產業智慧大腦項目,實現測碳施肥、統防統治,相繼建成了小站稻總園、研發基地、稻種繁育基地,種植新技術示范基地。全區主要水稻品種種植區、機種機管機收率基本全覆蓋。)

此外,圍繞小站稻種植,津南區大打文化牌,向第三產業尋求附加值。孫富江說:

(錄音:建成冰米文化鄉村旅游重點片區,拓展出米立方,津津樂道稻香齋和社等多以稻為核心的文旅場景,研究制定津南區2025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品牌營銷能力提昇行動項目方案,持續的提昇小站稻的市場認可度和品牌價值。)

截至2024年,津南區小站稻種植面積5.8萬畝。今年,津南區還將推進7220畝高標准農田建設。同時繼續以科技+文旅模式,賦能小站稻相關產業。津南區副區長鄭建立說:

(錄音:擴大小站稻種植,規模突破6萬畝,產量預計達到3.42萬噸以上。引入自動化灌溉、無人農場,實現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的全程可監控可追溯。實施小站稻品牌營銷能力提昇行動,變產品為禮品,積極的推進小站稻灌溉系統申遺,形成集農事體驗、文化研學、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特色產業帶實現全產業鏈發展,帶動鄉村振興的奮斗目標。)

(天津海河傳媒中心廣播新聞部記者郭曦然)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