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上合,綻放津彩。“友城天下行”大型全媒體采訪活動,28日,走進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俄羅斯。記者實地拜訪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勛章”獲得者加林娜·庫利科娃,感受兩國通過持續開展文化交流,友誼不斷加深。
走在莫斯科的大街小巷,經常能聽到一聲聲親切熱情的中文問候。中俄兩國的交往,源遠流長,語言是溝通的橋梁,現在,俄羅斯的140多所大學、220多所中小學,都開設了中文課程。
推動漢語教學走進俄羅斯校園,正是俄中友好協會的工作之一,此次俄羅斯之行,記者也見到了協會第一副主席庫利科娃。2019年,她被習近平主席親自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勛章”,成為了繼俄羅斯總統普京之後,第二位獲得這枚勛章的俄羅斯人。
在俄中友好協會工作65年,每次看到來自中國的朋友,庫利科娃都特別興奮。
記者贈給庫利科娃一幅天津楊柳青的剪紙作品。而在她的辦公室裡,擺滿了中國朋友送給他的禮物。
這些年,中俄兩國陸續舉辦了旅游年、文化年等系列主題年活動。她告訴記者,今年他們還計劃在俄羅斯坦波夫舉辦中俄文化節,邀請兩國的民間藝術家參加,交流作品。盡管已經90歲高齡,科裡庫娃仍然每天堅持工作。
也有越來越多在俄羅斯的中國人,投入到兩國的文化交流之中。來自天津的畫家王秀玲,師從中國文聯榮譽委員、天津市文聯主席團成員王學仲,15年前,她受邀到俄羅斯講課,教當地的書畫愛好者學習中國畫。
講課中,王秀玲不光教大家怎麼畫中國畫,還會告訴他們,畫作背後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如今,她在莫斯科已經開設了3個國畫教室,學生超過2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