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大局,是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作為應急管理工作的“最後一公裡”,基層應急能力直接關系到風險防范的實際成效與突發事件處置水平。東麗區應急管理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的重要論述,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聚焦基層應急管理中的痛點、難點,針對轄區部分企業煤氣中毒風險高、區域內醫療硬件有限以及醫療救援不及時等突出問題,借助東麗區與濱海新區戰略合作優勢,創新“政企醫”聯動機制,積極協調跨區醫療資源,為企業開通高壓氧艙綠色通道,著力破解基層應急難題,為築牢安全生產防線、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探索新路徑。
一、精准摸排,找准應急能力短板
從事故教訓等方面分析,煤氣等氣體中毒導致的事故歷來是最容易導致群死群傷、最容易衍變成較大以上規模的事故類型之一。煤氣中毒事故具有突發隱蔽、致死率高的特點,醫學研究表明,中毒患者必須在“黃金1小時”救援期內接受高壓氧艙治療,否則極易造成不可逆損傷甚至群死群傷。從風險分布上看,在全市的5家冶金企業中,東麗區佔有2家,且企業規模較大,合計已將近2萬人規模,此外全市唯一的1家大型煉焦企業也在東麗區,風險較為聚集。經分析以往事故及各類事件的教訓,我區此類方面的應急處置傳統送醫模式平均耗時達4小時以上,遠超救治時限。針對這一潛在風險,東麗區應急局深入調研,梳理企業分布集群、醫療資源配置、救援響應鏈條三方面因素,在精准研判出“遠距離送醫+設備短缺”的短板弱項後,堅持問題導向,將搶出黃金救援時間和打通快速救治通道作為提昇該領域基層應急能力的關鍵突破口。
二、跨區聯動,建立應急綠色通道
為破解救援瓶頸,東麗區應急局主動作為,聯合濱海新區泰達街開展跨區協作,協調距離高風險企業集群較近且具備高壓氧艙硬件條件的濱海新區泰達醫院開展三方合作。通過多次座談研討,明確企業需求與醫院救治能力,重點在快速送治和高效搶救2方面研究具體方向,最終在東麗、濱海雙區的多部門聯合推動下,達成了泰達醫院為我區3家煤氣中毒高風險企業開通高壓氧艙綠色通道的協定,並於安全生產月期間開展了東麗區重點企業氣體中毒防治培訓會暨基層應急綠色通道協議簽訂活動,正式簽訂協議。今後應急處置中,我區涉及企業一旦發生氣體中毒事件,傷員可在30分鍾內直達泰達醫院,通過綠色通道優先接受高壓氧艙治療,最大限度搶抓“黃金救援時間”。此舉將傳統應急救援的送醫流程壓縮近90%,顯著提昇搶救成功率,實現“企業—醫院—屬地”應急響應無縫銜接。
三、多手發力,長效築牢安全防線
東麗區應急局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關於“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的要求,構建全方位防控體系,在優化基層應急救援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源頭防控,多措並舉提昇整體應急實力。一是組織泰達醫院專家赴企業開展氣體中毒急救專題培訓,針對3家企業的9個煤氣中毒高風險分廠開展現場教學,企業一線員工受眾300餘人,提昇員工自救互救能力,確保“人人懂安全、個個會應急”;二是聯合區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機構,將煤氣中毒防治與應急處置納入警示教育常態化內容和“安全生產義務警示教育日”宣講素材,通過案例教學、模擬演練等形式固化培訓成效,以培訓、警示、普法、服務、執法“五位一體”長效機制固牢安全生產底線。
下一步,東麗區應急局將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持續擴大協作成果,為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提供“東麗樣板”,持續拓展跨區協作覆蓋面,推動基層應急綠色通道模式向危險化學品領域、高風險特種作業等領域延伸,切實將基層應急能力轉化為守護群眾生命安全的堅實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