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從軍志 一脈赤子心——93歲抗戰老兵王佩環的軍旅傳承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張清 編輯:李娜 2025-07-21 07:20:00

內容提要:『父親是革命者,母親也是革命者,我不能耍孬種!』這是93歲抗戰老兵王佩環一生的堅守。

93歲抗戰老兵王佩環。通訊員 楊博 攝

  “父親是革命者,母親也是革命者,我不能耍孬種!”這是93歲抗戰老兵王佩環一生的堅守。

  采訪抗戰老兵王佩環,是在她位於濱海新區的家中。一身筆挺的綠軍裝,胸前掛滿勛章,老人樂觀且健談,即便回憶起艱苦的戰爭歲月,語調也是積極向上的,慈祥和藹的笑容裡有著歷經滄桑後的豁達與通透。

  王奶奶的抗戰故事,要從她11歲講起。

  “那一年,母親帶著我從敵佔區的山西老家出來,一路討吃要飯,來到山東省壽張縣清水河村找尋‘開染房’的父親,到了纔發現,染房只是個掩護,父親是冀魯軍區八團的參謀長!”得知父親的真實身份,王佩環激動且自豪。

  “八路軍打日本鬼子,是咱老百姓的隊伍。”至今,王佩環仍記得小時候看到的鬼子進村時的場景。“偽軍在前,鬼子在後,一進村就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鄉親們害怕都躲了起來,婦女臉上還抹了鍋底灰。”王佩環回憶,那會兒她只有十來歲,膽子很小,一聽到鬼子走路的皮靴聲就嚇得直打“牙磕子”。

  恐懼讓少女的心中積滿了仇恨,11歲那年,找到父親的王佩環隨軍入伍,成為一名光榮的八路軍小戰士。

  起初,王佩環跟母親一起在留守處工作,小佩環負責站崗放哨,母親負責教鄉親們識字,同時組織村裡的婦女為八路軍做鞋。在王佩環的記憶裡,那時,家裡總有成捆成捆的新軍鞋,等著來人送到隊伍上。

  “後來,部隊領導看我挺機靈,跟鄉親們的關系也搞得好,還很勇敢,就安排我乾了交通員,主要負責給部隊傳遞情報。”雖然交通員不用荷槍實彈,但也會面臨各種危險。

  王佩環說,送情報經常要天黑趕路,還要翻山越嶺,好幾次她不小心跌進了小山溝裡,“顧不上害怕,先摸摸情報,還在,就趕緊爬起來,繼續趕路”。路途稍近些的,王佩環經常自己跑;趕上路遠的,需要騎馬去。“組織給我安排了一個小同伴——薛妙玲,小我一兩歲。她膽子比我小,經常是我騎著馬,她坐在我身後,抱著我的腰,一騎就是兩個小時。”王佩環說。

  在王佩環的娓娓講述中,烽火歲月的點點滴滴都化成了她一生難忘的永恆記憶。王佩環左腿上有一處明顯的疤痕,至今清晰可見,那是抗戰時期她下河搶救炊具留下的。

  “那時候,生活條件艱苦,在農村睡大炕總有臭蟲、跳蚤叮咬,被咬了,我就抓撓,結果傷口發炎了,部隊缺醫少藥的,也就沒管它。後來,一次急行軍,運送炊具的車輛軋上了一塊大石頭,一車炊具掉進了河裡。”沒炊具部隊怎麼做飯?十幾歲的王佩環顧不上水流湍急,徑直跳進了冰冷的河水中。最終,炊具搶救上來了,王佩環左腿上的傷口傷勢更嚴重了。

  敢拼敢乾、事事爭先,是王佩環對十幾歲的自己的評價。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消息傳來,王佩環的工作崗位從交通員調整為宣傳員,負責戰地文化宣傳。“為了慶祝勝利,我帶頭編排了秧歌舞,可不只是轉個圈扭一扭,要扭出水平的。”因為扭得太用力,王佩環扭傷了腰,提及這段往事,老人笑得像孩童般燦爛。

  1947年5月4日,是王佩環一生都不會忘記的日子,那一天,她如願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黨指到哪,我就打到哪!”在戰火硝煙中成長起來的王佩環始終有著和父輩一樣堅如磐石的信仰。抗日戰爭勝利後,她以快板、秧歌作為精神號角,投身到解放戰爭的洪流中;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她又主動請纓奔赴朝鮮戰場為黨工作。

  如今,在王佩環的家裡,紅色基因早已跨越時代、融入血脈——王佩環的父母、愛人、兒子和孫子四代人,先後出了6個軍人,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動書寫著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

  采訪中,記者見到了王佩環68歲的兒子王向東。王向東說,他15歲那年,受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從學校報名參了軍,在部隊一乾就是27年。後來,他的兒子也參了軍,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海軍。“如今,雖然我和兒子都已轉業離開部隊,但家族傳承幾代的紅色基因仍會延續。”王向東說。

  從11歲的小交通員到白發蒼蒼的老黨員,王佩環的故事裡沒有驚天動地的傳奇,她用一生的堅守證明:最動人的抗戰記憶,從來不止於槍炮與犧牲,更有少年對信仰的堅守、對生活的熱愛,以及那份“把苦日子過甜”的中國式堅韌。

  離休後的王佩環也沒有閑著,她曾多次走進機關單位、社區等,為黨員乾部宣講紅色黨課。老人用質朴的語言、鮮活的記憶,將烽火歲月裡的紅色精神傳遞給在場的每一位聽眾。“現在的好日子是無數人用生命換來的,年輕人得知道感恩,要把這股子勁用到建設國家上。”王佩環語重心長地說。(記者 張清 通訊員 楊博 攝)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