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8周年,也是和平區榮膺全國雙擁模范城“十連冠”之年。
和平區用跨越四十載的堅守,將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熔鑄成城區精神的基因。從20世紀80年代全國首個“軍民共建一條街”的誕生,到新時代構建“大雙擁”工作格局,和平區始終以強烈的政治擔當和創新精神,在服務強軍興軍戰略中彰顯城區作為。
“四方共建”聚合力,開創雙擁新格局
和平區把雙擁工作作為區委、區政府的“第一責任、主官工程”,納入全區經濟社會總體發展規劃、年度政務目標,聚焦強軍目標,圍繞軍地大事,完善軍地互訪、區委議軍會、軍政座談會、軍地社情民意通報等軍地協調機制制度,37家軍地單位分兵把口、責任到人。緊盯“前線”“前沿”“前哨”,開展“四方共建”,探索出一條“走出和平搞雙擁、走出天津搞雙擁”的新路子。
“全城共建”擁軍到需。和平區除服務現有駐區部隊外,先後與19支駐津部隊開展共建。每年春節、“八一”前夕,區四套班子領導走訪慰問駐區、駐津部隊,上門問需,靠前解難。區雙擁辦、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及時對參與大閱兵、國際維和、搶險救災、維穩處突等重大活動的部隊進行慰問支持。
“英模共建”歷久彌新。自1995年起,和平區總工會勞模協會與武警部隊建立“英模共建”關系,至今已經持續30年,形成了“八有、三到、四送”特色活動(有組織、有專人、有制度、有規劃、有協議、有活動、有報導、有檔案;春節、建軍節、老兵退役,勞模到中隊慰問;送精神、送物質、送技術、送溫暖)。各行各業的勞模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擁軍優屬,已成為天津市“軍民一家親”的典范。
“城連共建”結出碩果。為邊防連隊援建的設施設備等交付使用。每年為邊防連隊郵寄慰問品、視頻連線互動交流。組織中小學生為戍邊戰士手繪賀卡、書畫寄情,致以崇高敬意,表達美好祝願。

“城艦共建”綻放異彩。2023年11月,和平區與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簽約共建。這是直轄市中首次開展“城艦共建”活動。共建以來,和平區積極走訪慰問、捐贈物資、關愛軍屬。2025年海軍節期間,“和平方舟”應邀來津開展艦艇開放活動,組織各界代表6547人登船參觀,並舉辦慰問演出、深化簽約、甲板故事會、官兵入校宣講、和平區學訪等活動,使“和平方舟”官兵感受天津的地域文化和城市魅力,進一步激發廣大群眾愛國擁軍的政治熱情。
“四勢齊發”強保障,拓展服務新模式
退役軍人的今天就是現役軍人的明天。和平區因地制宜、整合資源,積極為現役軍人、退役軍人提供更加周到全面的服務。

“醫療擁軍”守護健康。依托天津二七二醫院,和平區建成天津市第一家退役軍人醫院。織密退役軍人就醫保障網,近年來先後與25家綜合性醫院及專科醫院簽署合作協議,出臺“普惠+優待”辦法,首次實現了退役軍人患四種疾病免費醫療,兜底作用更加凸顯。全域153家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設立軍人窗口。
“文旅擁軍”突顯尊崇。全域國有景區景點全部實現軍人免費,民營景點對軍人實行半價優惠。持續完善“一室、一標識、一公園、一廣場”雙擁宣傳陣地建設,建成全市首個“退役軍人榮譽室”,在網紅打卡地設立“雙擁永久性標識”,在五大道4A級景區打造“雙擁文化主題公園”,在全市地標——民園廣場建立“軍警民共建廣場”。以“和平之春”文化藝術系列活動為平臺,定期開展文藝進軍營、軍民大聯歡、“八一”紅歌會、擁軍書畫展等基層擁軍文化活動。
“技能擁軍”助力賦能。連續開展8屆軍地兩用人纔培訓,260餘名官兵取得《中式烹飪資格證書》等,為部隊開展巡航、探查、救災等工作提供技術保障,同時為官兵退役後就業創業提供有力支持。組建“和平區退役軍人企業家聯合會”,吸納軍創企業近70家,舉辦“軍企沙龍”5次,促進業務交流、項目對接;多家企業拿出崗位招聘退役軍人。
“商業擁軍”樂享實惠。精心打造“擁軍聯盟”,老美華、波司登、大吉利、冠生園、七鮮超市、如家酒店等200餘家擁軍企業和門店覆蓋“衣食住行用”,直接服務現役、退役軍人生活,讓“優待證”含金量更足。
“四心相印”解難題,蹚出紓困新路子
和平區用心用情解決部隊官兵後路、後院、後代“三後”問題,保障退役軍人工作和生活,切實增強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榮譽感。

築牢“穩心工程”。落實軍地需求“雙清單”,為部隊維修營房、維護水電網、改造訓練場地、支持“智慧軍營”建設。積極開展歡送新兵入伍、老兵退伍,歡迎新兵下連、送立功喜報、掛光榮牌等活動。堅持每年為新兵提供心理輔導,把高級廚師請進軍營,手把手指導改進炊事工作。形成了理發、廚師、超市、心理、文藝、法律、科學健身“七進軍營”的和平區特色關愛服務。
打造“安心工程”。2020年“三年大移交”以來,接收安置軍休乾部、傷病殘士官190人,服務部隊輕裝上陣、專謀打贏。大力推進“兵支書”“兵教師”政策落實和退役軍人定向招聘。落實隨軍家屬就業“三重保障線”,隨軍隨調家屬半年內100%安置到位;社區工作者崗位定向招聘隨軍家屬;提供隨軍家屬未就業生活補助、自謀職業補助金、培訓補貼等,扶持隨軍家屬自主擇業、創業。充分發揮教育強區優勢,克服學位緊張的困難,指定優質學校作為軍人子女對口學校,380人享受入園入學、中高考加分等政策紅利。
夯實“暖心工程”。通過“大病救助、商業保險、聯席救助、社會幫扶”等方式當好老兵的“及時雨”“送炭人”。一年兩次開展醫療補助和大病致困救助工作,累計為1900餘人次發放補助救助金330餘萬元。首創開發“醫療商業保險”保障模式,每年為近400名重點優撫對象、立二等功以上退役軍人定制意外傷害、大病住院商業保險,彌補了一般商業保險60歲以上人群不能辦理、已患病人群不能辦理的不足,101個家庭獲賠53萬餘元,連續6年列入和平區民心工程。
創新“孝心工程”。和平區始終保持以“軍人為國盡忠,我們代軍人盡孝”的理念和情懷,首創提出“實際隨軍老年家屬”概念,為軍人及配偶的雙方父母提供公交乘車補助、免費體檢、訂閱《健康時報》、發放擁軍優屬旅游聯票等一系列優待優惠服務。
站在全國雙擁模范城“十連冠”的新起點上,和平區將繼續用心用情做好退役軍人工作、雙擁工作,擁軍擁到常態處、愛兵愛到心坎上,為退役軍人服好務、助退役軍人出好彩,錨定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鞏固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譜寫魚水一家親的時代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