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進行時,今天來看,天津持續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創新,推動國企通過改革,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拓展發展空間,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不斷增強。
在天津城投集團,工程師王亞彬為記者介紹了企業7月初,上線的低空飛行服務平臺,正在進行測試,隨著低空飛行器數量不斷增加,未來,都要接入這個平臺,通過它來進行航線規劃、監管監測等。這個『智慧大腦』,正是天津國企改革向新質生產力進軍的縮影。深化國有企業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天津在全國率先出臺國企主責主業動態管理辦法,明確要求國企要向低空經濟、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拓展,投資佔比必須超過20%,並將這一指標首次納入經營業績考核體系。
之所以選擇低空領域,正是城投集團從存量資源出發,進一步降本增效。目前,集團擁有津灣廣場、摩天輪等文旅資源,旗下的高速公司還管理著榮烏、京秦等16條高速,總裡程達到765公裡,都有無人機巡檢等方面的需求,也成為集團發展低空經濟的重要資源。今年一月,企業注資10億元,成立低空經濟公司。王永威,是集團投資發展部的部長,在廣東、江蘇等低空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學習了大半年後,被選來擔任低空公司的總經理。
這是低空公司打造的首個應用場景,在津倉高速上進行低空巡檢,不僅為集團節約了日常巡查的開支,還為未來拓展新業務打下了基礎。眼下,企業也正在和工業園區、電網等進行對接,開發更多市場。同時,國企在拓展新領域中,需要大量上下游合作的企業,天津還專門梳理出技術、產品等需求清單,由國資委聯合發改、工信等部門,組織與民營企業對接,將更多民企納入配套。
不僅是城投集團向低空經濟加速布局,今年以來,百利裝備集團、泰達控股等國企,也正在向儲能、碳匯、生物材料等新質生產力發力。上半年,市屬國有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2.8%,連續三年好於全國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