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青年畫與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其作品既有宮廷文化特色,又有市井文化融入,既有北方的粗獷風格,又兼具南方的細膩之美,充分體現了津派文化的包容與創新。
楊柳青年畫作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是中國著名的年畫品種,其題材廣泛,一件畫稿先用木版雕出畫面線紋,然後套版印刷,再以彩色填繪,把木版畫的刀法版味與繪畫的筆觸色調,巧妙地融為一體。
守正創新


在傳承中守正創新,楊柳青年畫上新文創產品,讓傳統民俗文化活在當下。5月22日至26日,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舉行。此次展會,天津共有30家企業參展。其中,18家非遺企業,在鮮活展現津派風華的同時,也向大家展示出自己的創新發展之路。天津楊柳青畫社的展架上,傳統木版年畫“轉型”潮玩手辦,成為年輕人追捧的“國潮單品”。
助力文旅
今年端午節假期裡,楊柳青古鎮通過將“年畫”復活,推出150場演藝活動,吸引近10萬人次打卡。
楊柳青古鎮主打“復活”楊柳青年畫裡的節慶場景,每50米,搭建一處戲臺,全天十個小時,演出不間斷。這個舞蹈,就取自於年畫《侍女樂舞圖》;這個表演則來源於《年娃摔跤》;眼前的戲法,取材於年畫《仙人摘豆》。


文化名片
7月23日,2025上合組織國家文明對話活動在津舉行。會議現場特別設置了非遺展示區。楊柳青木版年畫此次帶來了《十美圖放風箏》《蓮年有餘》《荷亭消夏》等五幅有代表性的年畫作品進行展示。楊柳青木版年畫印制技藝傳承人左玥表示,這次帶來了印制福字畫軸以及用燈芯草給年畫上色的體驗。印制使用的顏料是楊柳青木版年畫老版復生計劃當中恢復的年畫紅顏料,比傳統年畫顏料更加艷麗和固色。可以讓外賓們現場感受楊柳青木版年畫的制作技藝,同時體會中國民間繪畫的審美意趣。
2025年7月8日上午,在“世界市長對話·上合峰會城市”活動現場,一方非遺展區成為了最動人的“文化客廳”。楊柳青年畫的吉祥畫面吸引著各國嘉賓駐足流連。西安交通大學中國—中亞教育合作推進工作機制秘書長、法學院教授烏舒洛娃·索菲亞·拉瑪紮諾夫娜對中國文化充滿了興趣。在一幅《連年有餘》年畫前,她駐足良久,只見她微微俯身,指尖輕撫,仿佛怕驚擾了那個憨態可掬的胖娃娃。“這個畫面太有趣了,創意十足,充滿了生命力!”烏舒洛娃·索菲亞·拉瑪紮諾夫娜連連稱贊,當得知楊柳青年畫已有數百年歷史,並且每一幅畫都由匠人手工套印、填色時,顯得十分驚訝。“在數字時代,人們都在追求速度,還有人願意花時間靜心完成一幅作品,這種堅守令人感動,這不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一種文化精神的延續。”她說。
楊柳青年畫不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一種文化精神的延續,津派文化以創意為帆,載著千年文明駛向未來,在天津人努力奮進的實乾中得到發展和傳承,書寫著新時代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