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今年夏天,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即將在天津召開。這座位於中國北方的港口城市以職業教育為支點,撬動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跨文明協作的新標杆。其中,“魯班工坊”這一誕生於天津的職業教育品牌,成為中國與上合國家共享技術發展經驗、共育技術人纔的重要載體。
在天津,魯班工坊正在將一套產教深度融合的職業教育理念向世界推廣。
七月初,上合峰會城市市長、駐華使節、智庫專家和行業領軍企業家等匯聚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參觀魯班工坊建設體驗館和精密模具與智能制造產教融合基地。
嘉賓們在參觀中對這裡的國際教育合作和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進行交流學習。
哈薩克斯坦“歐亞世界”公共基金會主席愛德華·波列塔耶夫說:“在職業教育方面中國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鑒的經驗,魯班工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上合組織成員國嘉賓參觀魯班工坊建設體驗館
魯班工坊,是天津率先主導推動的職業教育國際知名品牌。其名稱來自於中國古代著名工匠魯班,寓意著精益求精的中國工匠精神。
自2016年創建以來,魯班工坊已經先後與100多個國家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迄今為止,全球共有25個魯班工坊,覆蓋亞非歐三大洲。
在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校企合作體現在學生學習和實踐的方方面面。學校的課程體系基於企業的真實案例,教師在教學場景中為學生引入完整的企業生產流程和實際產品。
“我們破解了學校培養與企業需求之間的最後一道壁壘。”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院長王寶龍說。
埃及留學生Ibrahim Maher目前在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習數控技術專業。作為魯班工坊教育模式的親歷者,他表示,“近年來中埃職業教育的的合作讓我深受啟發,尤其是魯班工坊這種創新模式。”
他希望,在未來自己能夠把這種教學理念引入埃及,助力埃及的職業教育發展。
今年恰逢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第一家“魯班工坊”投入運營兩周年。該工坊由天津職業大學與東哈薩克斯坦技術大學合作建立,首期重點對接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域。
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國際大學副教授迪娜·艾肯諾娃說:“該項目是兩國教育合作的成功典范,促進了中哈兩國職業教育和文化的交流合作,為哈薩克斯坦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急需的專業技術人纔,受到學生和高校高度認可。”
隨著上合天津峰會臨近,天津魯班工坊的建設和發展藍圖也更加清晰。作為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基地,中國與上合國家將以此為契機,在技術標准共建、技術人纔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為職業教育發展注入活力。(津雲新聞編輯付勇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