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熱潮持續昇溫。隨著暑期來臨,室外溫度極高,市民非常期盼能就近進入場館鍛煉。體育場館本應成為居民強身健體的“加油站”、提昇生活品質的重要公共空間,然而部分體育場館卻長期閑置、利用率低,市民“家門口鍛煉”的美好願望受阻,公共資源也因此被閑置浪費。
體育場館“休眠”多年 市民鍛煉無門
天津海河教育園區體育中心位於我市津南區,包含體育場、游泳館、體育館三大場館,曾是標志性建築之一。市民張先生反映,自己在海河教育園居住多年,家門口的這座體育場館也閑置多年。海教園居住的居民和孩子非常需要體育運動場地,但運動場館就在眼前卻用不上,實在可惜。

津南區天津海河教育園區體育館。
記者近日來到該體育中心,看到體育館大門緊鎖,“天津海河教育園區體育館”的牌子上部分文字已脫落,門口張貼著“正在維修”的通知。體育館前有一片露天廣場,很多市民在這裡運動,有滑輪滑的、踢毽子的,還有打羽毛球的。“我們每天都來這鍛煉,但入夏後高溫雨水天氣多,就沒辦法鍛煉了。眼前就有室內體育館卻不能用,很可惜。”現場市民說,目前大家都在露天廣場鍛煉,晚上還缺少照明。
位於靜海區的天津國際網球中心也面臨同樣的窘境。記者了解到,這座網球中心佔地約14.23萬平方米,曾承辦過WTA天津公開賽、ITF國際網球巡回賽等20餘項國際賽事,還曾被納入“環團泊湖體育旅游精品線路”核心節點。記者實地探訪發現,兩座主賽場均被鐵絲網圈了起來,還貼有“停止營業 請勿入內”的告示。隔網觀察,網球場外牆斑駁,金屬結構鏽跡斑斑,場館外部分地面已長出雜草。除主賽場外,該中心內還有十多塊戶外網球場,但同樣落鎖。一位安保人員表示,網球中心不對外開放。
運維成本高 場館“激活”遇難題
場地寧可閑置也不對外開放,這是為什麼?帶著疑問,記者分別走訪了津南區及靜海區的相關部門。
津南區文化和體育發展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天津海河教育園區體育中心於2012年9月建成使用,由天津海河教育園區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代建,現由天津足球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管理。相關負責人回憶,當初規劃是建設集競技體育、全民健身、體育產業、人纔培養於一體的現代化體育中心,曾承辦多項全國及亞洲賽事。但十多年過去了,如今這個體育中心的運營確實面臨嚴峻挑戰。“2023年7月,體育中心產權劃轉至津南區文化和體育發展服務中心,接手後我們發現消防、安防設施等存在諸多隱患。”這位負責人稱,按大型場館修繕標准需要約8000萬元維修資金。“這筆資金不是小數目,我們正在全力尋求維修資金渠道,爭取早日消除安全隱患,恢復場館正常使用功能。但在解決資金難題或找到願意接手體育中心的運營方前,體育中心暫時無法對外開放。”

靜海區天津國際網球中心。
靜海區天津健康產業國際合作示范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該網球中心始建於2010年6月,由團泊新城(天津)控股有限公司代建,現由天津隆創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日常維護。該場館最初定位為承接2013年第六屆東亞運動會網球比賽、WTA天津公開賽等國際賽事,近年來雖然舉辦了一些網球賽事,但整體運營仍面臨嚴峻考驗。相關負責人坦言:“運維成本是首要問題,包括水電、人員、維護等固定支出,每年需要數百萬元,這使得在沒有找到專業運營團隊合作的情況下暫時無法向公眾開放。我們正在與市體育局對接7月份舉辦天津市青少年網球錦標賽,但短期內若不能引入合適團隊仍無法對公眾開放。作為國企,我們必須對公眾安全負責。”
多措並舉化解場館“休眠”困局
近年來,我市部分場館閑置問題凸顯,既造成資源浪費,又難以滿足全民健身需求。對此,國家體育總局“十四五”體育決策諮詢專家、天津財經大學梁強教授指出:“盤活天津體育場館閑置資源,需打破傳統行政化管理思維,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的創新生態,讓公共體育空間既能滿足市民健身需求,又能激活體育消費市場,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梁強認為,體制機制、經濟成本、功能定位等方面的問題是場館閑置的主因。建設運營主體脫節,權責邊界不清,財政體制下缺乏常態化維護資金撥付機制,事業單位“重建設輕運營”;部分場館過度依賴國際賽事,選址與人口密集區割裂,設施配置忽視大眾需求等問題亟待解決。
如何破解困境?梁強建議,首先,可引入國內知名專業運營商,建立“政府監管+社會資本運營”機制。如在海教園場館增設多功能運動廳,開展智慧化昇級工程,部署智能預約系統、能耗監測平臺,降低無效運維成本。可將網球中心改造為“運動主題公園”,定期舉辦街頭籃球嘉年華等活動。同時,可開發夜間經濟,延長開放時間,配套餐飲、培訓等業態,提昇運營質效。打造培訓矩陣,與高校合作開設體育管理實訓基地,培育青少年擊劍、攀岩等特色項目。發展會員經濟,推出家庭健身年卡,預計年營收將大幅度增長。最後,建立容缺受理機制,對符合條件的場館改造項目實行“邊建設邊報批”。實施稅收優惠政策,對非營利性場館免征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完善保險制度,推出公共體育場館意外責任險,降低運營風險。
梁強教授用上海徐家匯體育公園舉例,該公園通過“政府主導+企業運營”模式,將老舊體育場改造為融合籃球、游泳、冰雪等功能的綜合體,日均客流上萬人次,年營收突破億元。我市這些場館可借鑒其經驗,用閑置場館作試點,形成可復制推廣的“天津方案”。(記者 胡智偉 莊媛 文/攝)









